
十月初,甘肅張掖,河西走廊腹地,秋收后的玉米地已完成翻整,空氣里彌漫著泥土與秸稈的清香,這里是我國最大的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全國近30%的玉米制種面積集中于此。
在張掖市金葵花種業有限公司(下稱“金葵花種業”)的檢驗室內,燈光下,公司董事長詹文和技術人員一起,查看一批剛通過初步篩選的玉米果穗,這些將送往海南進行南繁加代育種的材料,直接關乎公司下一代核心產品的研發進程。
“張掖的種子,一頭連著全國‘糧袋子’,一頭連著本地五千多戶農民的‘錢袋子’?!彼f??裳巯?,市場正處于去庫存周期,企業回款放緩,但一筆1.2億元的制種款兌付迫在眉睫,若不能按時支付,不僅公司信譽受損,超過5000戶簽約農戶的制種收入亦沒了著落。
就在詹文發愁之際,農行甘肅張掖分行客戶經理在日常走訪中獲悉了他的情況,迅速為金葵花種業啟動了“河西走廊種業貸”貸款流程。5天后,1000萬元信用貸款到賬?!罢鏇]想到效率這么高!”詹文長舒一口氣。
千里之外的廣西玉林市博白縣,場景不同,難題也不同。作為廣西唯一的國家級水稻制種大縣,這里年產優質稻種超萬噸,但83%的種糧戶因缺抵押、難擔保,常年貸不到款,一旦錯過農時,一季收成就泡湯了。
農行廣西分行另辟蹊徑,打通糧食補貼、農業補貼、農機購置補貼三項數據接口,用好數據資源,推出“糧農e貸”。當地種糧大戶龐先生在手機上點一點,憑補貼記錄即獲授信?!安谎悍?、不找人、不用跑,錢趕在插秧前就到賬了?!?/p>
縣域經濟,連著城鄉,系著億萬農民生計,是中國經濟韌性的基本盤,穩住縣域特色產業,就是穩住就業、穩住收入、穩住內需根基,而這一切,離不開金融“活水”的精準滴灌。
農行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末,該行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保供貸款達1.24萬億元,為廣大農民量身打造的“惠農e貸”產品的貸款余額達1.79萬億元,其中信用類貸款占比超三分之二。眼下,在縣域,一場靜水深流的金融變革,正隨著一粒種子、一條數據、一筆到賬的貸款,悄然發生。
筑產業之基:讓“一縣一業”有根可依
初秋的甘肅古浪縣,騰格里沙漠南緣的風已帶涼意,佳秉運牧業有限公司(下稱“佳秉運牧業”)的牛舍內,4000多頭荷斯坦奶牛安靜進食,自動化擠奶設備勻速運轉,日產52噸鮮奶——這個數字背后,是農行連續五年從未中斷的金融支持。
兩年前,奶價低迷,“一瓶牛奶賣不上一瓶水錢”,企業徘徊在虧損邊緣,但牧場運營不能停:每月飼草料支出超300萬元,青貯收購季更需一次性投入上千萬元?!板X不到位,牛就斷糧?!奔驯\牧業負責人李雨蔚說。
而“牛不斷糧”,關乎的遠不止一家企業。佳秉運牧業直接吸納周邊移民群眾70余人就業,人均年收入超5萬元;每年收購青貯玉米4萬余噸,帶動古浪及周邊1.2萬畝飼草種植,惠及100余戶農戶;其鮮奶全部直供伊利武威工廠,成為河西走廊“黃金奶源帶”重要一環。
關鍵時刻,農行甘肅武威古浪縣支行連續多年為其提供每年1000萬元信貸支持。2025年6月23日,一筆貸款到期當天,該行當即完成“收回再貸”,讓佳秉運牧業獲得了無縫銜接的流動資金。
支撐這一決策的,是一套基于產業規律的風控邏輯,面對企業缺乏廠房抵押的難題,農行甘肅武威分行工作專班赴寧夏奶業主產區調研,采集奶牛生命周期、產奶量、養殖成本等數據,創新推出“智慧畜牧貸”,以活體奶牛為抵押物,讓“?!北旧沓蔀樾庞幂d體。
如今,企業計劃將存欄擴至5000頭,農行服務也從流動資金貸款向青貯收購等環節延伸。在古浪,共有9家奶牛養殖企業從當地農行獲貸2.28億元,覆蓋率達81%。
兩千公里外的廣西玉林市,金融亦已深度融入一個成熟產業的日常運轉。
作為“南國香都”,這里集散了全國80%的香辛料。在玉林市容縣石頭鎮,種植戶姚永強去年靠30萬元“惠農e貸”,完成了50畝八角低產林矮化嫁接改造,掛果率提升60%?!板X一到賬,技術就能落地?!彼f。截至2025年9月末,農行已在當地投放八角產業相關貸款1240萬元,帶動戶均年增收6000元。
在玉林福達國際香料物流港,商戶梁雙晨已經營香料20年。今年初,她看中一批貨源,需一周內籌措125萬元,“農行依托交易流水、倉儲數據建模,3天就完成了放款。香料行情緊俏,好貨不等人。這筆錢讓我及時鎖定了這批貨?!绷弘p晨表示。截至2025年9月末,農行廣西玉林分行已支持了超過150戶香料商戶,貸款余額2.42億元。
眼下,來自金融的支持不止于生產流通,更向深加工延伸。玉林香辛料產業園總投資16億元,因前期資金緊張,項目建設一度放緩。農行廣西玉林分行迅速為該項目量身定制服務方案,陸續為該項目投放貸款3.59億元,推動項目建設重回快車道。目前,該產業園已完成第一批廠房交付,部分項目已運營投產。未來,產業園區全部建成后,將有助于構建香料種植、加工、倉儲、流通全鏈條產業集群,推動香料貿易實現提檔升級。
從古浪的“穩產托底”到玉林的“全鏈嵌入”,金融服務正從外部輸血轉向內生支撐——它不再只是危機時的“救急款”,而是產業運轉中不可或缺的“生產要素”。
當貸款能買牛、能改樹、能搶貨、能建園,金融便真正“長”進了縣域經濟的肌理之中。
筑設施之基:激活縣域發展新動能
清晨六點,甘肅武威涼州區,源碩節水發展有限公司的車間已機器轟鳴,五條生產線將回收的廢舊棚膜熔融再造,制成一卷卷滴灌帶。公司負責人張春雷蹲在原料堆旁,查看新到的一批廢舊西瓜大棚膜:“這批料夠用半個月,能產300噸滴灌帶?!?/p>
滴灌帶看似普通,卻是河西走廊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關鍵一環。
過去“大水漫灌”,一畝地用水上百方;如今水肥一體化,只需十分之一。張春雷原是種植戶,深知節水之急。去年開始,他轉做滴灌帶生產,訂單不斷,卻卡在資金上。
“設備買了,訂單接了,但沒有廠房土地抵押,傳統貸款走不通?!睆埓豪滋寡?。
轉機來自一次常規走訪。農行甘肅武威涼州支行客戶經理發現,企業每月電費穩定在15萬元以上,且連續12個月無欠繳記錄。這一數據,恰好符合農行甘肅分行正在推廣的“電費e貸”準入條件。
“電費繳得多、繳得穩,說明機器在轉、訂單在產?!鞭r行武威涼州支行行長勾文靜解釋道,該產品由農行甘肅分行開發,依托“甘肅信易貸”平臺歸集的企業電費繳納記錄,將用電規模、繳費連續性等指標納入授信模型,形成信用畫像,企業在線授權后,銀行可基于平臺提供的結構化信用信息進行審批,無需抵押擔保。
2025年6月,張春雷在線授權數據后,不到3個工作日,200萬元純信用貸款到賬,資金隨即用于采購棚膜原料,新生產線得以滿負荷運轉。
這類服務于農業生產效率提升的設施,正成為縣域基礎設施建設的新內容;而在安徽黃山等地,金融支持的重心則延伸至另一類關鍵載體——承載鄉土記憶與文化根脈的傳統村落。
安徽歙縣擁有310個傳統古村落,數量居全國前列,但縣內九砂村、漳潭村等曾一度“空心化”:青壯年外流,老屋閑置,新安江禁捕后,漁民迫切需要轉型,單個村缺乏運營主體,銀行難以單獨授信。
破題靠機制創新,在農行安徽歙縣支行的配合下,當地由縣級平臺公司歙州農文旅集團牽頭,將沿江15個村打包納入“和美鄉村建設”整體項目,統一規劃、建設、運營,農行安徽歙縣支行據此提供2.5億元貸款,支持閑置農房改造民宿、開發特色農產基地。
如今,村民通過民宿服務、銷售臘肉枇杷膏等,人均年增收4.3萬元;村集體年均門票分紅超70萬元,古村不再是靜態遺產,而成為可經營、可收益的生產生活空間。
從節水設施到文化空間,金融支持的邊界還在向更遠的戰略領域延伸。
在甘肅酒泉金塔縣戈壁灘上,一座“光熱+光伏”多能互補電站正在建設。項目采用熔鹽儲熱技術,可將白天富余的太陽能儲存起來,夜間穩定發電,有效緩解“棄光”問題。該項目總投資42億元,農行甘肅酒泉分行已授信15億元。
不遠處的玉門市,全球首個采用人工硐室儲氣庫的300兆瓦壓縮空氣儲能電站也在推進。這種新型儲能設施,如同電網的“調節器”,可在用電低谷時儲電、高峰時放電,提升綠電消納能力。
“我們專門去湖北調研已投運項目,確認技術可行才放款?!鞭r行甘肅酒泉分行行長史軍亮表示。
三地實踐看似不同,實則指向同一趨勢,縣域基礎設施的內涵正在不斷拓展——它不僅是道路、水電等傳統“硬設施”,更包括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的現代裝備、承載鄉土文化價值的傳統村落空間、支撐綠色低碳轉型的新能源調節系統。
與此相適應,金融服務的重心也正從依賴廠房、設備等“看得見的資產”,轉向支撐這些新型基礎設施落地的真實投入。
截至2025年6月末,農行鄉村建設領域貸款余額達2.44萬億元,其中相當部分正流向這些過去難以被傳統金融覆蓋的領域。
筑信任之基: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
在甘肅省酒泉市金塔縣羊井子灣鄉,巴丹吉林沙漠邊緣的戈壁灘上,曾是一片荒蕪。
自20世紀90年代起,一批來自臨夏州的移民在此安家落戶,安玉虎便是其中一員。幾年前,其家中突遭變故,親人手術花費20余萬元卻未能挽回生命,兩個孩子還在上學,那段時間,安玉虎家中的生活幾乎難以為繼。
轉機出現在2022年,農行甘肅酒泉金塔縣支行結合對當地產業的長期跟蹤和農戶信用畫像,為安玉虎連續三年每年提供20萬元無抵押信用貸款。這筆資金不僅幫他解決了家庭困境,還支持他擴大了肉羊養殖規模,并將露天葡萄園改造成防霜凍大棚,年增收超2萬元。
安玉虎的日子有了起色,正是農行深耕縣域、服務“三農”的一個縮影。
農行在金塔縣構建了“線下客戶經理包村聯戶+線上大數據授信”的立體服務網絡——農行客戶經理常年走村入戶,掌握農戶真實經營狀況,再通過線上系統依據土地確權、種植規模等數據動態授信,實現“農戶有需求、銀行有響應、放貸無抵押”。
近三年,僅在羊井子灣鄉,農行甘肅金塔縣支行就為800余戶葡萄種植戶精準投放貸款9049萬元,真正讓金融“活水”潤到田間地頭。
在甘肅張掖市甘州區馬站村,當地農行客戶經理堅持“每貸必訪、實地核實”,但單靠銀行“單打獨斗”效率有限,關鍵一招,是與村級組織深度協同。
“村支書最了解村里誰踏實、誰靠譜?!鞭r行甘肅張掖甘州支行行長馬正偉坦言。在審批貸款前,他會主動向馬站村黨支部書記馬兆存了解申請人的品行、鄰里口碑和大致經營情況?!罢\信是第一道門檻,數據是第二道驗證?!?/p>
這種“銀行客戶經理+村‘兩委’干部”的協作機制,正是農行在全國推廣的“金融村主任”模式。由縣委、縣政府牽頭,從村“兩委”中遴選熟悉民情、責任心強的干部擔任“金融村主任”,負責初步篩選并推薦有融資需求的優質農戶;農行則提供上門服務,并在授信、利率上給予傾斜。
“我們不圖獎勵,只圖鄉親們日子越過越好?!瘪R兆存說。在他的推動下,馬站村人均年收入從2019年的1.7萬元躍升至2025年的3.4萬元,實現翻番。
截至2025年6月末,農行已在5個定點幫扶縣及試點區域選聘“金融村主任”超1000名,他們不領薪、無編制,卻是連接銀行與農戶的“連心橋”,更是鄉村信用生態的“守護人”,持續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
如果說“金融村主任”解決了“找得到、信得過”的問題,那么科技賦能則破解了“效率低、響應慢”的瓶頸。
2025年3月,馬站村1200畝有機蔬菜進入采收高峰,急需支付勞務費。在農行客戶經理指導下,馬兆存通過農行手機銀行提交“惠農e貸”申請,數小時內50萬元貸款即到賬?!皼]耽誤一天用工!”
在深圳,農行聯合無人機生產企業,創新將農業無人機飛行時長、作業面積等行為數據轉化為信用資產,推出純線上產品“惠農網貸·飛手貸”,為掌握智能農機的“新農人”提供最高30萬元的無抵押信用貸款,全流程線上審批,最快5分鐘即可放款。截至2025年6月末,該產品已幫助超2萬戶農戶購置植保無人機。
這一創新背后,是農行“數據驅動+場景嵌入”的獨特服務邏輯:不再依賴傳統抵押物,而是通過對接農業科技平臺,將農業生產中的真實行為轉化為可評估、可授信的數字信用。
傳統信貸依賴房產、廠房等實物資產抵押,而農行選擇走進現代農業場景,把飛手的作業軌跡、種植戶的農資記錄、養殖戶的產銷數據,轉化為可評估、可授信的信用依據——這正是其服務鄉村振興的獨特路徑:用數據架起信任之橋,讓農民成為數字時代的主角。
如今,農行已構建起一套“四位一體”的縣域金融服務體系:以1.27萬個縣域物理網點為支點,以一線客戶經理、“金融村主任”等基層人員為觸角,以“惠農e貸”等線上產品為工具,以信用村建設為制度保障,真正將金融服務延伸至農戶家門口、田埂邊、大棚里。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末,“惠農e貸”余額較2020年末增長逾4倍,累計服務農戶超1800萬戶。
從河西走廊的制種田到嶺南香料的集散港,從戈壁灘上的光伏“綠電”到徽州古村的青石板路,金融“活水”正以千姿百態的方式滲入縣域經濟肌理——它不再是賬面上的冰冷數字,而是農戶手中及時到賬的制種款,是奶牛場不斷糧的飼草,是八角林里嫁接的新枝,是古村屋檐下重燃的炊煙。
金融服務正從“有沒有”轉向“準不準”,從“等上門”變為“沉下去”,當農行的超萬億資金奔涌向縣鄉,滋潤的不僅是產業,更是人心;通的不僅是渠道,更是希望。
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征程上,唯有讓金融真正“長”在鄉土里、“跑”在農時前、“融”進產業鏈,才能讓每一寸土地都煥發內生動力,讓每一個縣域都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支點。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