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ww04w"><rt id="ww04w"></rt></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li id="ww04w"></li>
  • 中改院院長遲福林:民生大國建設的關鍵在于“投資于人”

    2025-10-29 14:18

    在日前落幕的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上審議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將“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置于核心位置,再次凸顯了“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這一根本遵循。

    在探討中國式現代化時,我們會聚焦于經濟增長的數字、科技創新的突破與宏偉工程的落成。然而,所有這些成就的最終指向究竟是什么?全國政協第十一屆、十二屆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其新著《民生大國:中國式現代化的大國策》中,給出了一個清晰而有力的答案:一切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

    遲福林四十多年來,始終將“民生”作為研究的核心,以“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為最樸素的出發點,既敢于建真言,又善于獻良策——從2003年率先提出“從經濟建設型政府轉向公共服務型政府”,到近年來持續呼吁“以民生為大”、“民富優先”?!睹裆髧氛撬麑⒍嗄暄芯颗c現實觀察凝聚成的一部系統性“大國策”論述。

    本文摘選自《民生大國》,將圍繞“投資于人”這一核心,不僅闡釋其提升投資效率的深層邏輯,更系統勾勒百萬億元級總體布局的實踐路徑。

    “投資于人”提升投資效率

    未來10年,我國將處于工業化后期的關鍵歷史階段,從生產大國、制造大國走向消費大國、民生大國,不僅是順應世界現代化規律的重大選擇,也是適應大國經濟社會發展和14億多國人需求的重要舉措。落實“民生為大”,關鍵在于全面“投資于人”。

    “投資于人”雖然是一種間接投入,但它是撬動投資效率的核心杠桿。當資本流向人的能力培養、潛能激發與價值實現時,能激發出14億多人的潛能,創造出遠超資金本身的乘數效應。在當下投資效率下降的特定背景下,“投資于人”需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以“投資于人”實現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升級

    “投資于人”對提升投資效率、優化投資結構、發揮投資在推進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具有重要意義?,F代經濟增長中人力資本貢獻率已超過物質資本。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較低(見表6.11);與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相比,我國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速度較慢。未來我國必須持續提高勞動力素質,改善勞動力供給質量,推動技術進步,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隨著發展水平的提升,人力資本投資具有更高的效率和乘數效應。世界銀行研究表明,勞動力受教育年限每提升1年,GDP將提高9%。更為重要的是,“投資于人”不僅將有效提升勞動力質量,更能通過改善民生預期釋放內需潛力,形成“人力資本積累—消費升級—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

    部分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較快的新興市場國家,已上調義務教育年限。中高收入、高收入國家和地區義務教育平均年限分別為9.8年、10.4年。在我國新增勞動力減少的情況下,由新增勞動力帶動的勞動力整體平均受教育水平提高的作用下降。同時,科技進步使得存量勞動力的人力資本加速折舊。以“投資于人”構建終身學習體系,提升全體公民的科學和文化素質、提高人口發展質量至關重要。

    百萬億元“投資于人”的大國策總體布局

    初步測算,全面“投資于人”,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80萬億元~100萬億元的投資規模。這既需要籌集投入資金,也需要政治決策。

    (一)以每年新增5萬億元投入初步實現城鄉基本醫療均等化

    第一,高度重視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負擔過高造成的退保等問題。我國城鄉醫療資源分布嚴重不均,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在城市。為此,要加大投資,補齊農村醫療保障短板。2008年,我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個人繳費標準為10元/人;2023年,城鄉居民醫保資金中,個人繳費標準達到380元/人,15年上漲了37倍。由于農民醫保繳費負擔加大,2023年城鄉居民醫保的參保人數比2022年下降了約2000萬人,比2019年下降了約6000萬人。

    第二,明顯降低農村居民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負擔。若按照2023年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比2.4:1的標準,將農村居民醫保個人承擔的繳費標準由380元/人下調至160元/人,按戶籍農村戶籍總數計算,則需要財政每年投入1500億元。

    第三,每年增加4萬億元一般衛生支出以明顯提升基本醫療服務質量。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22年我國政府一般衛生支出占GDP的比重僅為2.95%(見表6.12),遠低于全球6.14%的平均水平;我國政府一般人均衛生支出623.19美元,僅為全球平均水平的58.6%(見表6.12)。初步估算,若我國政府一般人均衛生支出達到世界平均水平,則需要每年新增4萬億元的醫療支出。

    第四,釋放12萬億元的新增消費需求。若我國每年新增5萬億元的政府投資,在補貼個人衛生支出的同時,逐步提升基本醫療服務水平,則將帶動12萬億元的私人消費。

    (二)以每年新增5?000億元投入普及高中階段義務教育

    第一,勞動力人口受教育年限仍有不足。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布的《2023/24年人類發展報告》,中國預期受教育年限為15.2年,高于發展中國家,但仍低于OECD成員1.4年;平均受教育年限僅為8.1年,與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差距較大。世界銀行的相關研究表明,勞動力人口受教育時間每增加1年,國內生產總值就會增加9%;制造業企業職工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年,制造業企業勞動生產率就會提高17%。

    第二,公共教育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明顯偏低。2022年,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重為4.01%,不僅低于美國的5.44%(2020年)、英國的5.33%(2021年)、法國的5.25%(2021年)、德國的4.53%(2021年),也低于巴西的5.77%(2020年)、阿根廷的4.65%(2021年)。

    第三,每年增加5000億元普及高中階段義務教育。初步靜態估算,如果普及高中義務教育,需要投入不到5000億元(4996.2億元)。如果把現有的中等職業學校設施設備改為普通高中,則所需投入還將進一步減少。

    (三)以每年新增2萬億~3萬億元投入完善生育支持體系

    第一,明顯降低家庭生育綜合成本。有研究統計了把一個孩子撫養到年滿18歲所花的成本相對于人均GDP的倍數(見圖6.2),澳大利亞是2.08倍,法國是2.24倍,瑞典是2.91倍,德國是3.64倍,美國是4.11倍,日本是4.26倍,中國是6.9倍,處于全球較高水平(見圖6.2)。此外,我國育齡婦女生育意愿持續下降。2021年,我國育齡婦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為1.64個,低于2.10的生育更替水平,更遠低于瑞典、愛爾蘭和德國等養育成本相對較低的國家(分別為2.37個、2.69個和2.15個)。提升家庭生育意愿,首要的任務在于明顯降低家庭生育綜合成本。

    第二,以2萬億元~3萬億元投入“建立生育補貼制度”。根據聯合國數據,發放兒童補貼和一次性生育獎金分別被78%和49%的低生育率國家政府采用。目前,大部分發達國家對有孩家庭的補貼支出占GDP的1%~3%??紤]到我國發展階段及生育率快速下降態勢,建議以每年2%左右的GDP,即2萬億元~3萬億元用于生育補貼。a其中,將50%用于生育家庭補貼,平均每個新生兒將獲得1萬~1.5萬元/年的補貼;50%用于建立普惠托幼服務體系。

    縱觀世界現代化歷程,大國崛起的路徑各有不同,但唯有將發展的根基深植于億萬人民的福祉與能力之上,其繁榮才是可持續的。我們所推進的中國式現代化,歸根結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遲福林先生在《民生大國》中所倡導的,正是這樣一種將“人”的價值置于中心位置的發展哲學。

    前路漫漫,行者致遠。以“民生大國”為愿景,以“投資于人”為路徑,我們必將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既積累雄厚的物質資本,更塑造強大的人力資本,最終走向共同富裕。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民生大國是大國策。本書是作者在40余年改革研究中思考民生問題的結晶。全書緒論為“為了人民而改革”,就民生大國建設的時代背景、重大內涵和重點任務進行了闡述。本書提出,落實“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要以民富優先走出建設民生大國之路,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以人為中心的城市化并深化“投資于人”。為此,要發揮建設民生大國的政府作用,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


    日本人成18禁止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