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一紙勝訴判決為中原信托的地產信托風險處置畫上階段性句號。
2025年9月29日,中原信托向“中原財富-成長804期”受益人披露一則重要消息,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
建業控股、胡葆森等主體需在判決生效后十日內,支付其本金收購款8.46億元、截至2024年9月3日的溢價收購款及違約金3.07億元,后續資金成本分別按21.96%/年、24%/年計息,同時支付財產保全保險費26.5萬元。

回溯事件根源,該信托計劃本是建業集團2020年起以“員工福利”為名發行的內部融資工具,融資規模超13億元,預期年化收益率高達11%-13%,由胡葆森個人及建業控股擔保。如此誘人的條件,吸引大量建業員工舉家“拼單”參與。然而,這場看似美好的資本運作,最終演變成了一場持續數年的資本糾葛,如今雖以司法方式收場,但上千個建業員工家庭所遭受的財務創傷,卻難以在判決書中得到撫平。
作為河南本土信托機構,中原信托正面臨著業績承壓與行業轉型的雙重挑戰。其過往業務與地產行業綁定較深,在地產行業深度調整期,業務結構重構帶來的陣痛,成為業績承壓的深層原因。
從2020 - 2024年的數據來看,中原信托營業收入呈現出“沖高回落”的走勢。具體數據為,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8.33億元,2021年升至10.71億元,但在2022年出現了較大幅度下滑,降至7.57億元,隨后2023年為7.91億元,2024年回升至8.81億元??梢?,到2024年末營收水平仍未回升至2021年高位,創收能力不夠穩健。
利潤方面也同步波動,從2020年的3.13億元微升至2021年的3.29億元后,2022年驟降至1.26億元,2024年雖回升至1.44億元,但近三年凈利潤始終處于歷史低位,盈利能力呈現不穩態勢。
在行業深度轉型與業績承壓的背景下,中原信托在資本層面和管理層均進行了重大調整。
根據河南金融監管局9月22日披露的信息,監管已同意河南投資集團對中原信托增資約7.24億元,其中3.19億元計入注冊資本,其余部分納入資本公積。增資完成后,中原信托的注冊資本由46.81億元變更為50億元。
這是中原信托自2002年改制以來的第七次增資。此次增資使其成為2025年以來國內第五家完成增資的信托公司,此前東莞信托、天津信托、北方信托和吉林信托也已陸續增資。
除資本層面的調整外,自去年以來,中原信托核心管理層也接連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目前擔任中原信托董事長一職的是具有多年工行背景的曹衛東,接替此前于2022年4月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調查的原黨委書記、董事長趙衛華。
在增資已落定、高管人事還處于調整中的當下,中原信托正經歷著行業深度轉型與業績承壓的雙重挑戰,未來如何破局,值得市場持續關注。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