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7日,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辦,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中小學信息科技教材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和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全國中小學信息科技與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交流會”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辦。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張耀天表示,北京市教育兩委牢牢把握教育的“三大屬性”,堅持“數據為基、問題導向、場景驅動、生態協同”,系統規劃教育領域人工智能發展布局和路徑,已經在2025年9月全面開設人工智能通識課,并建設AI教育應用超市、基礎教育大模型與測評平臺。他呼吁在人工智能時代,應構建多方合作的“普惠安全”的智慧教育新形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吳江浩談道,本次會議既是一場聚焦“中小學信息科技與人工智能教育”的專業對話,更是攜手響應教育數字化變革的一次重要行動。他希望通過本次會議,搭建一個“匯智、聚力、共研”的平臺,一起破解中小學信息科技與AI教育的“真問題”,找到高質量發展的“實路徑”。他期待北航能與更多同仁、企業攜手,共同構建“高校引領、中小學實踐、企業支撐”的教育生態,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朱生營表示,希望通過本次會議充分發揮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優勢、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在教育出版方面的專業積累,共同推動信息科技、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深度融合,為“人工智能+”行動在教育領域落地提供思路與方案,以創新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
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中小學信息科技教材研究)主任熊璋提出,基地要落實好國家戰略,提高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教材建設水平,為教材建設、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論支持與智力支撐,讓中國的下一代教育全過程、全場域地應用人工智能。他希望未來基地每年舉辦研討會,搭建平臺,共同交流,在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教育上不斷提出創新的想法,為國家建言獻策。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胡事民,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楊銀付,教育部課程教材所黨委書記、所長宋凌云,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楊振峰,陜西師范大學教授、現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胡衛平,北京師范大學科學教育研究院院長鄭永和,北京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李文新,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顧小清,東北師范大學教授殷明浩,江蘇省信息科技教研員丁婧依次作主題報告。報告內容既涵蓋了國家課程政策與教材建設的宏觀指引,也深入探討了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趨勢、科學教育方法創新以及信息科技與人工智能在教學中的具體應用與初步實踐。
會議期間,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與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中小學信息科技教材研究)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并正式發布中小學《人工智能》叢書及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實踐平臺。未來,雙方將開展全方位合作,共同推進人工智能的課程建設、教材研發與跨學科師資培訓,系統總結推廣優秀教學案例與區域實踐模式,攜手構建開放、協同、創新的數智教育新生態。
此外,研討會還舉行了基地學術委員會委員及教材基地兼職研究員聘任儀式,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中小學信息科技教材研究)與騰訊、阿里云、科大訊飛等10家企業簽署了合作協議。
來自河北、江西、重慶、甘肅等22個?。▍^)的教育部門代表、中小學校長和教師參加會議。
(來源:光明網 作者 邱曉琴)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