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與國慶雙節疊加的8天“超級假期”未至,旅游市場的熱度已提前點燃。第三方機構與攜程、美團、去哪兒網等平臺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國慶黃金周將成為近年來“最熱”假期,而成都旅游目的地熱度持續領跑全國——截至9月21日10時,成都位居入境旅游熱門目的地第5名、機票預訂熱門目的地第2位,更躋身外國人最喜歡的中國目的地城市前4。這一系列亮眼數據背后,是成都以“萬千氣象成都行”為主題的全域消費場景營造與精準政策支持,一場兼具文化厚度與經濟活力的假日盛宴已悄然啟幕。
政策與場景雙輪驅動
多維活動構建消費閉環
成都旅游熱度的攀升并非偶然,而是源于政府主導的“政策+場景”雙輪驅動策略。據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9月17日召開的國慶中秋假期促消費活動新聞發布會披露,成都圍繞“萬千氣象成都行”主題,構建了“1場直播+1本日歷+4大攻略”的立體活動矩陣。9月19日開展的6小時“來成渝 慶雙節”直播,聯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五城推薦官,融合“李白”“杜甫”NPC互動、巴蜀消費新說唱等文化元素,同步探訪中秋食品博覽會,提前釋放超百場活動信息;9月30日至10月8日的“雙節游逛日歷”則整合全時段活動,推出購物、美食、文旅、夜間四大主題攻略,實現“日享繁華、夜賞華彩”的無縫銜接。
政策層面,成都推出的消費券補貼力度堪稱“誠意滿滿”。省、市、區三級聯動發放8500萬元購物消費券,覆蓋服飾鞋帽、美妝生鮮等十大類商品,定位成都即可領??;餐飲領域更發放超4000萬元消費券,覆蓋1.6萬余家門店,其中包含6000張“滿301減300”的大額免單券,第二輪500萬元旅游住宿消費券亦同步跟進。場景端,交子大道“超級IP集結”潮玩大街、春熙路機器人互動展、鐵像寺水街“熊貓美食宴”、望江樓公園沉浸式夜游等50余場特色活動,形成“處處有場景、時時有消費”的全域生態。
從流量到留量
賽事文旅融合激活經濟乘數效應
成都旅游熱度的背后,是城市從“流量吸引”向“留量轉化”的深層經濟邏輯。在文旅領域,成都精選8大類40條主題線路,涵蓋“最佳看雪山”“最佳追日落”等特色體驗,同步啟動國際數字文創節、“蓉城之秋”音樂季等300余項活動,60余場文藝演出與40余個文博展覽形成“演藝+文博”的消費合力。體育賽事則成為流量導入的關鍵抓手,第十三屆世界體育舞蹈大賽、成都網球公開賽、亞冠聯賽、賽艇公開賽等20余項國際國內賽事密集舉辦,其中ATP250網球賽吸引商竣程、穆塞蒂等名將參賽,無人機足球城市推廣活動持續至10月,形成“觀賽+體驗+消費”的一站式業態。
數據印證了這一邏輯的有效性:成都世界運動會期間,通過“票根優惠打卡地圖”聯動140余家餐飲企業、11家博物館、25家酒店參與專屬折扣活動,形成“觀賽—吃飯—逛景點”的消費鏈,帶動體育關聯消費顯著增長;2025年五一假期期間,成都鳳凰山體育中心中超賽事帶動周邊九道堰、杜家碾地鐵站客流暴漲163%,日均1.9萬球迷形成消費熱潮。這種“賽事引流—文旅消費—住宿餐飲聯動”的模式,正推動成都從單一旅游目的地向“全域消費樞紐”轉變,消費券的杠桿效應進一步放。
公園城市的潮流與活力
成就假日經濟新范本
在金秋假日經濟的賽道上,成都以“公園城市+潮流活力”的獨特組合,走出了差異化發展路徑。從天府雙塔的主題光影秀到撫琴夜市的市井小吃,從文殊坊的非遺文創到東郊記憶的國潮嘉年華,成都將生態之美、文化之韻與消費活力深度融合,既滿足了游客對“看雪山、追日落”的詩意向往,也承載了“吃巴適、耍安逸”的民生需求。作為木鳥民宿榜單中位列第3的熱門性價比目的地,成都憑借“高體驗感+親民消費”的優勢持續吸引游客青睞。
這個金秋十月,成都早已不是簡單的“旅游打卡地”,而是藏著每個人向往的生活模樣。在這里,不用刻意追趕景點,轉角遇到的茶館里飄著蓋碗茶香,夜市攤位上的糖油果子滋滋作響,天府綠道的騎行道上載滿歡聲笑語,博物館里的文物正訴說著千年故事。它用一場場接地氣的活動、一張張實在的消費券、一個個有溫度的場景,把“假日經濟”變成了普通人觸手可及的快樂。正如成都老茶客常說的“巴適得板”,這份舒適與熱鬧,正是成都最動人的魅力。這個雙節,不如收拾好行囊,來成都走一走——在錦里的紅燈籠下嘗一口缽缽雞,在杜甫草堂的桂花香里讀一首詩,在春熙路的人潮中感受城市的活力,把假期過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這就是成都給每個人最貼心的邀約。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