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第二大鋰電池回收企業廣東金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晟新能”)于2025年9月3日再次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這已是該公司繼2024年12月首次遞表失效后的第二次嘗試。
兩年半累計虧損近10億元
金晟新能的財務表現呈現“過山車式”走勢。根據最新財務數據,金晟新能在2022年至2025年6月的報告期內,收入分別為??29.05億元、28.92億元、21.57億元和9.37億元??,呈現持續下滑趨勢。
盈利能力方面,金晟新能僅在2022年實現1.51億元的盈利,隨后便陷入虧損困境。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分別虧損4.71億元、3.44億元和1.44億元,??近三年半累計虧損額超過10億元??。
這種虧損狀況直接反映了鋰電池金屬材料市場的劇烈動蕩。金晟新能在招股書中坦言,2023年及2024年出現毛虧損的核心原因在于碳酸鋰、鎳、鈷等金屬價格的斷崖式下跌,導致產品“售價與成本倒掛”。
此外,申請文件顯示,金晟新能客戶主要為中國內地的電池材料制造商和再生利用產品貿易商。報告期內,金晟新能來自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分別占當期營收的52.7%、41.3%、53.9%及67.3%。同期,其來自最大單一客戶的銷售額分別占當期營收的13.9%、18.4%、26.6%及45.2%??梢钥闯?,金晟新能客戶集中度越來越高。
與此同時,金晟新能貿易應收款項周轉天數從2022年的38天延長至2025年中的56天,增幅近50%,顯著高于行業健康水平。
客戶集中度高與回款效率低產生了負向的循環機制:大客戶憑借其強勢地位通常要求延長賬期,而企業受制于有限的議價能力被迫接受不利條件。若鋰價出現劇烈波動,可能導致下游客戶資金鏈緊張甚至斷裂,金晟新能面臨的壞賬風險將顯著加劇。
碳酸鋰均價連年下跌
碳酸鋰價格的暴跌是拖累金晟新能業績的主要因素。根據沙利文數據,碳酸鋰均價從??2022年每噸42.69萬元的巔峰??,一路暴跌至2024年的每噸8.01萬元,累計跌幅超80%。到2025年上半年,碳酸鋰價格進一步下探至每噸6.23萬元的歷史低位。
其他核心產品價格也呈現類似下滑趨勢硫酸鎳平均售價從2022年的每噸34732元跌至2025年上半年的每噸22939元,降幅近34%。硫酸鈷平均售價從2022年的每噸6.1萬元跌至2025年上半年的每噸3.1萬元,幾乎“腰斬”。
這種價格劇烈波動導致金晟新能面臨嚴重的定價錯配問題——原材料采購與產品加工及銷售完成之間存在時間差,在市場下行期直接侵蝕利潤空間。
股權變動頻繁,估值起伏不定
金晟新能由??李氏五兄弟(李森、李鑫、李堯、李炎和李汪)??于2010年創立,前身為肇慶市金晟金屬實業有限公司。股權結構顯示,李氏兄弟通過江西東亮、肇慶晟達、肇慶森龍直接和間接持有該公司55.69%的投票權。
成立至今,金晟新能獲得了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中金、復星、廣汽、德國博世等知名機構,金晟新能的估值也經歷了顯著起伏。2023年3月金晟新能的估值最高達到120億元,但在2024年7月一度跌至62億元,到2024年11月又回升至76億元。目前估值較高點??縮水超過三成??。
面對行業波動,金晟新能選擇構建從“回收到再生”的產業閉環,以擺脫“看天吃飯”的盈利模式。港股IPO是否能成為其緩解資金壓力、繼續擴張的有效舉措,有待市場的進一步檢驗。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