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ww04w"><rt id="ww04w"></rt></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li id="ww04w"></li>
  • 北交所四周年:百分之一的分量 | 經觀社論

    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9-09 17:08

    2025年9月2日,北京證券交易所(下稱“北交所”)官宣設立四周年。經過四年運行,北交所交出了一份“穩扎穩打”的成績單:上市公司數量達到274家,總市值突破9000億元;投資吸引力逐漸增強,合格投資者數量超過900萬戶,公募、社?;?、保險資金等機構投資者均已入場;市場交易逐漸活躍,月成交額從2022年的200億元左右提升至目前的6000億元左右……一個年輕的、嶄新的“萬億市值市場”呼之欲出,向市場各方展示其獨特的吸引力。同時,北交所也將迎來“920新代碼”全面切換,以提高北交所上市公司的市場辨識度和板塊認同感。

    在A股市場百萬億總市值中,北交所占比較低,不到1%。盡管其市值“個頭”還比較小,但在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中的“分量”卻不輕,其價值和撬動的經濟活力可能遠不止于此。

    創新型中小企業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毋庸贅言,但眾多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面臨多重難題,這一方面與中小企業的輕資產運營模式等自身特性有關,另一方面也與金融機構重抵押、直接融資渠道不暢等金融體系服務不適配有關。北交所的設立,不僅為中小企業開辟了通過資本市場實現技術突破與規模躍升的通道,還激活了創投基金、私募股權基金對創新型中小企業投資的生態,推動了資本向“更早”“更小”“更新”的硬科技領域傾斜。這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無疑有加速器的作用。

    數據顯示,北交所的高新技術企業占比超九成,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比超一半,形成高端裝備、信息技術、消費服務、化工新材、醫藥生物等五大產業集群。更為重要的是,部分企業展現出強勁的創新能力和成長潛力,有的已經成長為細分領域的領軍者。這說明北交所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聚攏效應正在顯現。

    市場功能的良性運轉依賴于完善的基礎制度。針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特點,北交所持續夯實發行上市、減持規范、上市分紅、信息披露等市場基礎制度。例如,在發行上市制度上,北交所設置了更加包容的上市標準,標準中既有盈利選項也有非盈利選項(考慮市值、營收、現金流、研發投入強度等指標),為未盈利的企業提供上市機會,讓中小企業能夠根據自身發展階段選擇適合的上市標準。再如,今年5月16日,北交所修訂重組相關規則,引入了“小額快速”審核機制和重組簡易審核程序,提高了上市公司重組交易的審核效率。這意味著,盡管北交所上市公司市值較小,但可以通過“小步快跑”式并購,推動產業鏈的整合,進而做大做強。

    同時,新股賺錢效應提升,增加股東回報,吸引了更多資金入場,提升了北交所的市場活躍度??梢哉f,作為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北交所圍繞 “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定位,不斷探索特色發展路徑,與滬深交易所形成差異化競爭,初步構建起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良性市場生態。

    當前,北交所距離萬億市值目標近在咫尺,市場對此也滿懷期待。這些成就對于四歲的北交所來說,是發展的一大步,但對于服務創新中小企業來說,才邁出了一小步,畢竟企業上市數量還不足300家。

    目前的諸多改革措施顯示了各方希望其更好地發揮 “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作用的決心。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北交所的成長并非一帆風順,在邁向更高能級的路程中還將面臨諸多挑戰,比如,北交所的交易額雖有大幅提升,部分公司的股票交易卻很清淡,流動性上“斷層”明顯。未來,北交所或需要加快推出相關指數基金等工具或推進北交所證券納入中證跨市場指數基金,增加機構的被動型配置資金體量,同時吸引公募基金、券商資管、保險資金等中長期資金直接入市。再如,估值體系有待完善。更加多元化、多樣化的投資者結構,會有助于增進公司估值定價的合理性。

    在歷史的機遇面前,北交所需要以時間為刻度,在流動性優化、市場結構升級、資本吸引力提升、上市公司治理等關鍵維度探尋更優解。隨著進階之路的開啟,更多 “小而美”的科技新芽必將在北交所沃土的滋養中拔節生長。這也是中國經濟活力的體現。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日本人成18禁止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