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8-26 16:42

8月26日,國家稅務總局曝光公布了四起騙享稅費優惠的違法案件。
這四起案件分別是國家稅務總局莆田市稅務局稽查局依法查處一起騙享涉農稅收優惠虛開增值稅普通發票案件;國家稅務總局黔東南州稅務局稽查局依法查處凱里市個體工商戶業主項祖順拆分收入騙享小規模納稅人稅費優惠偷稅案件;國家稅務總局焦作市稅務局稽查局依法查處河南千年冷鏈設備有限公司隱匿收入騙享小微企業稅費優惠偷稅案件;國家稅務總局成都市稅務局第一稽查局依法查處四川聚祥達物流有限公司騙享增值稅加計抵減稅費優惠偷稅案件。
四川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鄧菊秋表示:“騙享稅費優惠的行為,絕非是對政策的‘靈活運用’,而是精心設計的稅收欺詐。短期內看似為個別主體‘減負’,實則通過侵蝕國家稅基,濫用國家讓渡的財政資源,將公共福祉非法私有化,直接導致國家稅款流失,是對市場效率和社會公平的雙重傷害?!?/p>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累計查處騙取和違規享受稅費優惠案件2.18萬起,查補稅款269億元。
近年來,國家聚焦支持科技創新、制造業和小微企業發展等關鍵領域,部署實施了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為經營主體和居民帶來了減稅紅利,而這四起違法案件都是騙享各類稅費優惠政策。
比如,四川聚祥達物流有限公司就是通過虛假填報與實際經營業務情況不符的行業類別,違規享受增值稅加計抵減稅費優惠。四川省稅務局在稅收大數據日常分析中,發現該公司主營銷售業務與申報項目不匹配,即該公司以往年度自行填報的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申報表中,所屬行業類別均為“交通運輸服務-普通貨物道路運輸”。然而,在填列《適用加計抵減政策的聲明》時,該公司卻搖身一變,以“物流輔助服務”申報了全部銷售額,并據此填報享受增值稅加計抵減稅費優惠。
河北經貿大學財稅學院院長王曉潔表示,短視的“得利”實為飲鴆止渴,依賴騙稅獲得的“利潤”并非真實市場競爭力體現。企業將資源用于造假而非提升產品、技術或管理,長期必然導致核心競爭力空心化。另外,當誠信納稅者被迫與將應繳的稅收成本外部化的違法者“同臺競技”,陷入“劣幣驅逐良幣”的困境,市場創新的活水必將日漸枯竭,健康發展的根基也會被動搖。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