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8-02 10:28

7月22日,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掛牌成立大會在上海舉行,并一舉完成115億元的融資。大會提出,聚變能源作為前沿科技與未來產業培育的重點方向,將先導布局高溫超導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引育高水平創新主體和優秀人才團隊。
高溫超導材料是指在溫度高于40K(約零下233度)時,能夠實現零電阻且可承載電流密度近百倍于傳統銅導的材料。利用高溫超導材料,可以有效降低長距離輸電帶來的電損耗。
比如,為滿足上海世博園區供電需求,需要鋪設一條從浦東穿越黃浦江至浦西的50萬伏超高壓電纜,體積相當于一條單向地鐵通道;而如果使用超導材料,體積可縮減至1/3到1/4。
二十多年前,上海為解決用電密度高、建設用地緊張的問題,立項了高溫超導技術項目。該項目相繼孵化了上海超導、上創超導兩家公司。二十多年后,在可控核聚變產業熱潮初起之際,高溫超導技術已成為上海這座城市發展可控核聚變產業的重要起點。
近年來,上海已投運或在建多臺可控核聚變裝置。8月1日,上海諾瓦聚變宣布獲得5億元天使輪投資,搭建新的可控核聚變裝置。
“最早投資高溫超導行業主要考慮的是電網相關應用,包括高溫超導電纜、電機等。隨著高溫超導技術的成熟、帶材性能及產能的提升,2018年后,高溫超導開始逐步應用于核聚變領域,由于高溫超導強磁場的特性,小型商業化核聚變成為可能”,一位長期投資材料行業的投資人告訴記者,她曾參與上海高溫超導項目早期的相關投資。
可控核聚變行業看重的是超導材料的另一特性:能夠通過傳輸大量電流形成強磁場。
根據物理學中的“勞森判據”,核聚變點火條件需滿足三個新材料——核聚變燃料的溫度、密度和約束時間,三者的乘積需大于某一個特定值。對可控核聚變裝置而言,磁場強度越高,越能實現更高的等離子體密度、溫度和約束時間。
前述投資人說,目前采用高溫超導材料的可控核聚變裝置,磁場強度能達到20t(特斯拉,磁場強度單位),上限能達到45t(特斯拉),而主要使用低溫超導材料核聚變裝置,磁場強度僅能達到3t左右,上限為15t。
高溫超導材料的需求,源于磁約束裝置(如托卡馬克、球形環等)的建設熱潮。這類磁約束裝置成本較低且易于實現小型化,更適合商用,因此迎來了廣泛的投資建設。目前國內運行或在建核聚變裝置,大多為磁約束裝置。
2021年9月,核聚變初創公司CFS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個可用于核聚變的20t高溫超導磁體?!斑@證實了能夠在較小的尺寸內獲得較高的磁場,進而降低成本、縮短設備建造時間,讓我們能夠快速經濟地實現聚變?!毙黔h聚能CEO陳銳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上海超導就是CFS其中的一家供應商。
目前國內已運行或在建的可控核聚變裝置包括:中國科學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的中國聚變實驗堆EAST及后續BEST以及CFERT、中核集團的星火一號、西南物理研究院的環流三號等。每個可控核聚變裝置都需要巨額投資,其中BEST項目總投資達到85億元。
根據美國聚變點火研究試驗數據,在一個核聚變裝置(托卡馬克型)的近百億元總投資中,主體結構占比約29%、輔助系統約15%、電力系統約18%、場地與設施約15%,其余占比較小的部分包括儀器和控制系統、診斷系統、組裝和遠程維護等。而在主體結構的投資中,約 55%用于磁場線圈——僅一臺可控核聚變裝置,就需要超過10億元的超導材料。
在上海超導、上創超導和西部超導等國內廠商突破高溫超導材料產業化之前,國內可控核聚變裝置所需的高溫超導材料長期處于緊缺狀態。前述投資人稱,在2018年以前,高溫超導材料主要供給電網示范性項目使用,全球年產量可能不足1000公里;2018年之后,隨著高溫超導材料逐步滿足可控核聚變的需求,產量才逐漸提升。
此前,國內已實現低溫超導的產業化。2003年,中國正式決定加入ITER(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時,因該項目采用磁約束技術路線需使用超導材料,超導有限(西部超導前身)應運而生,并于2012年開始向ITER批量供貨。低溫超導在技術上較易實現,其材料特性與高溫超導一致,但僅能在溫度低于40K(約零下233攝氏度)時呈現超導特性,因此必須在液氦環境下工作;而高溫超導可以在液氮環境下工作,條件更易滿足。
據前述投資人介紹,高溫超導材料在發展初期的主要難點是產量不足、產品性能不夠。在產品性能方面,可控核聚變廠商主要關注超導材料在不同溫度及場強下的載流量,需要材料能通過更大電流且穩定性更高——由于超導材料是一種合成材料,電流傳輸過程中可能出現大幅波動。此外,材料的機械脆性、輻照耐受性、制備的均勻性和可靠性等也是關注重點。
解決了單塊材料的內部問題后,還需攻克材料間的銜接難題。當一次性制備更長的高溫超導帶材時,材料“失超”風險會隨之增加?!笆С敝赋瑢Р牧弦驕囟?、電流或磁場超過臨界值而突然恢復電阻的現象。為減少這一問題,需要將不同的帶材通過接頭進行組裝,但接頭本身會產生電阻,因此也要平衡高溫超導材料長度與接頭數量。西部超導在2023年年報中提到,公司探索Bi-2223和Bi-2212的工程化制備技術,打通了適合于批量化生產的全流程工藝技術,制出長達百米量級的帶材和線材。
經過持續投資建設,頭部高溫超導材料公司已初步具備產業化能力。目前上海超導產能約4000公里,同時正募集資金投建約6000公里產能。隨著高溫超導材料成本不斷下降:2022年,上海超導每公里高溫超導帶材售價為360元/米,2024年售價已降至241元/米。
根據上海超導于今年6月份披露的招股書,2022年時其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銷售量約69公里,營收約2472萬元,到2024年迅速增長至955公里和2.3億元。2024年上海超導凈利潤約7200萬元,2022年凈虧損2753萬元。其2024年前五大客戶分別為中國科學院、聯創超導(與中核集團合作星火一號項目)、能量奇點、VEIR公司和南方電網。前兩家采購金額即超過1億元。
“目前投建的核聚變裝置很多都是前幾年設計的,那時候高溫超導材料不成熟,裝置里用量很少。據我統計,BEST項目中用的高溫超導材料價值約為1億至2億元,而未來的核聚變裝置中,高溫超導的使用量會越來越多?!鼻笆鐾顿Y人向記者表示。
此外,其他領域對高溫超導的需求也在增長。西部超導證券部相關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目前其超導產品已應用于上海聯影的核磁共振機中。同時,西部超導正推進超導材料在磁控直拉單晶硅、超導儲能、質子重離子加速器、超導量子計算機等領域的應用。其中,西部超導正在使用高溫超導材料研發10MJ/5MW高溫超導儲能設備。而位于合肥的EAST項目,采用的是西部超導供貨的低溫超導材料。
上述投資人正在關注磁體領域,因為高溫超導帶材需要卷繞成磁體后才能應用于可控核聚變裝置。目前,國內大致有三類公司能夠生產磁體:小型創業公司、可控核聚變裝置設計建設公司,以及西部超導、上海超導等高溫超導材料生產企業。
新奧集團研發建造了“玄龍-50U”球形環氫硼聚變裝置,新奧聚變實驗首席科學家石躍江向經濟觀察報介紹,新奧內部設有超導技術組,專門負責將帶材卷繞成磁體?!拔覀兊那蛐苇h裝置中心柱非常細,只能使用高溫超導形成的小體積磁體,同時可以滿足球形環小環徑的物理要求;而BEST裝置是較大尺寸的大環徑比裝置,允許使用低溫超導磁體。無論使用低溫超導材料還是高溫超導材料,磁約束裝置的磁體線圈都需要自主繞制,以確保滿足使用要求?!?/p>
上述投資人表示,由于當前國內外可控核聚變裝置差異較大,裝置內的磁體無法通用,因此磁體廠商有極強的工藝壁壘。不過,隨著高溫超導材料產業鏈的成熟,未來高溫超導磁體的市場空間也將逐步打開。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