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10-23 17:57

AI(人工智能)是在歷史上信息處理、IT(信息技術)和自動化基礎上的又一次新的、很大的邊際變化。
2025年10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2025外灘年會首場圓桌論壇——“金融領域的AI治理與國際合作”上分享了其對AI對金融行業影響的判斷。
周小川表示,六七十年前,銀行業和現在完全不同?,F在,銀行業逐漸轉變為數據處理行業,IT在其中發揮了極大作用。目前,銀行的幾項主要業務:支付業務方面,基本上都是數據處理;定價方面,無論是存款還是貸款,都依賴大數據分析和模型來定價;風險計量方面,因為風險既決定定價也影響產品提供,風險也主要基于數據處理和模型計算;市場營銷業務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數據,很多客戶分類都依靠大數據完成。
周小川表示,人與機器的關系在過去六七十年發生了巨大變化:從過去人主導、機器輔助,演變為人主要作為機器與客戶之間的界面。
周小川表示,在此基礎之上,現在又出現了AI。過去,金融系統積累了海量數據,這些數據可用于機器學習、深度學習,使傳統模型轉向智能推理模型。銀行與其他行業有所不同的是,銀行相對簡單,較少使用多模態或生成式模型,主要依賴大數據分析和推理模型,有其自身特點。
周小川表示,客戶行為也在發生深刻變化。過去,客戶與銀行打交道時,許多人習慣與人溝通,不習慣與機器互動。但近10年的變化顯示,越來越多人習慣與機器打交道,不太愿意或認為沒有必要人工介入。因此,人工智能在銀行業的支付、定價、風險管理和市場營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這是一個很大的邊際變化。
周小川同時提到,監管也會發生很大變化。其舉例稱,現在的反洗錢、反恐融資系統是最典型可運用大量數據分析發現線索、識別洗錢和恐怖融資活動的領域。過去的一個困惑是,凡是涉及大額交易都必須向反洗錢部門報告,但收集海量數據后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如果利用已破獲案件數據進行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模型會逐漸提升,從中找出規律,這對監管也有巨大作用?,F在,這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周小川表示,AI對貨幣政策的影響,可能還需要更長時間地觀察和研究。國際清算銀行(BIS)曾在一次會議上專門討論過AI相關模型是否對貨幣政策產生影響。當時討論的最終結論是,這種影響尚不明顯。一方面,AI可以在物價和微觀行為的數據收集、處理、模式識別和推理方面影響貨幣政策決定。但另一方面,貨幣政策基本上是慢變量,它隨經濟周期或經濟變化而調整,而這個變化不會太快。
周小川同時提到,金融市場的反應,尤其是金融不穩定風險的發生,一般來得非常迅速。是否可以從歷史上的金融穩定數據、金融機構健康性變化中,通過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推理預知金融不穩定的出現,會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向。
周小川提醒道,如果AI模型大量運用短期高頻數據,學習結果很可能也是高頻、短期、技術性的,可能與金融穩健和宏觀調控所需要的面向基礎面、長期穩定性的要求不一致。這個問題需要認真對待和解決。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