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點:
●工業產出進一步放緩,高技術制造業韌性凸顯
●政策調整,消費額增速階段性回調
●政策調整,投資增速階段性調整
●國別、商品結構變化繼續,外貿增速震蕩前行
●基數效應明顯,CPI、PPI剪刀差收窄
●M1增速持續加快,流動性持續改善
●展望未來:政策調整,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不減

內容提要
“穩中求進”總基調不變,政策調整信號釋放,重“質”穩“量”,經濟下行壓力階段性增加?!胺磧染怼被虺蔀橛绊懴掳肽杲洕邉莸闹饕蛩?,短期內經濟下行壓力存在,但長期利好高質量發展。8月,無論是供給端還是需求端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調,貨幣供應穩健擴張,狹義貨幣M1同比有所上升,反映出企業活期存款增長加速,經濟活躍度有所提升。
供給端
工業增加值:2025年8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2%,較7月放緩0.5個百分點,累計增長6.2%,較7月放緩0.1個百分點。這一增速主要受夏季高溫加劇供應鏈中斷、出口訂單季節性波動及房地產投資持續低迷拖累,但較7月放緩幅度收窄,顯示政策傳導效應漸顯。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表現更穩,凸顯中國工業向高質量轉型的韌性。然而,全球需求不確定性和極端天氣對后續增長構成更大制約。
需求端
消費方面:2025年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4%,較前月下降0.3個百分點,政策調整,消費額增速階段性回調。居民收入增速依然相對不高,消費額增速難以長期可持續大幅上漲。8月全國各地對第二批國補啟動時間不一致,辦公用品、家具、家電等消費增速繼續回調,抑制本月社零增速上行。
投資方面:2025年1-8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0.5%,較1-7月下降1.1個百分點,政策調整,投資增速階段性回調。7月高層多次在重要會議上強調“治理企業無序競爭”,釋放“反內卷”信號明顯,政策初期企業多惜金觀望情緒,抑制企業擴大產能投資的積極性。
出口方面:2025年8月,出口總額3218.1億美元,同比增長4.4%,較前月下降2.8個百分點,本月出口結構變化繼續,全部出口額增速繼續窄幅震蕩。國別方面,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東盟、歐盟出口額增速繼續高位震蕩,對美國出口繼續大幅下降;具體出口商品方面,傳統低附加值商品出口加速下降,技術含量較高商品的出口則繼續增長,尤其是對集成電路、汽車出口繼續高速增長。
進口方面:2025年8月,進口總額2194.8億美元,同比增長1.3%,較前月下降2.8個百分點,經濟弱修復,進口額增速窄幅震蕩上行。外貿國別結構變化,與歐盟、日本貿易往來增加,較2024年同期,自歐盟、日本進口額增速上行明顯。中國國內經濟結構調整依舊,對傳統大宗商品的需求減少,疊加外部環境愈發復雜,使得進口額整體依然相對低速增長。
價格
CPI:2025年8月,CPI同比增長-0.4%,較前月下降0.4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0%,較前月下降0.4個百分點,食品項的高基數效應使得本月CPI增速小幅下降。受供給充足影響,CPI增速繼續低位前行,但本月存在明顯的高基數效應?!胺磧染怼毙饾u顯現,居民部分消費工業品供給過剩問題或有緩解,工業消費品價格增速小幅上行,疊加食品項高基數效應的對沖,本月CPI同比增長-0.4%。
PPI:2025年8月,PPI同比下跌2.9%,降幅較前月收窄0.7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0%,較前月上漲0.2個百分點。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反內卷”優化國內市場競爭秩序疊加低基數效應,PPI增速觸底反彈。
貨幣金融
社會融資:2025年8月中國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為25693億元,較2024年8月的30323億元同比減少4640億元,降幅15.3%,反映出信貸和表外融資季節性調整的影響,融資需求相對平穩。盡管政府債券發行提速提供支撐,但實體經濟融資偏弱,外部不確定性加劇。
人民幣貸款:2025年8月中國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為5900億元,較2024年8月同比減少3100億元,降幅34.4%。這一變化主要受7月負增長后的季節性反彈和貨幣政策寬松影響,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有所改善。但高基數效應和房地產市場調整仍對信貸擴張構成制約。
M2:2025年8月末,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6%,較7月上升0.4個百分點,反映企業活期存款增長加速,經濟活躍度有所提升;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8.8%,較上月持平,顯示貨幣供應保持穩健擴張。M2與M1同比增速差收窄至2.8%,較7月下降0.4個百分點,表明企業資金流動性改善,但投資意愿仍需進一步激活。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速為8.8%,與M2增速持平,反映社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持續增強,但經濟內生動能恢復的結構性挑戰依然存在。
正??文
工業增加值部分:工業產出進一步放緩,高技術制造業韌性凸顯
2025年8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2%,較7月放緩0.5個百分點,累計增長6.2%,較7月放緩0.1個百分點。這一增速主要受夏季高溫加劇供應鏈中斷、出口訂單季節性波動及房地產投資持續低迷拖累,但較7月放緩幅度收窄,顯示政策傳導效應漸顯。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表現更穩,凸顯中國工業向高質量轉型的韌性。然而,全球需求不確定性和極端天氣對后續增長構成更大制約。

分行業:制造業穩中趨緩,采礦業相對穩定
2025年8月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1%,較7月5.0%微升,基本持平整體增速。盡管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企穩及基建需求支撐煤炭產量,但較7月受洪水影響更輕,采礦業對內需回暖敏感度提升,原材料價格波動對成本控制的挑戰有所緩解。與下游制造業協同復蘇更明顯,但全球供應鏈調整仍施壓中小型企業。
2025年8月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高于整體增速,但較7月6.2%放緩0.5個百分點。制造業PMI升至49.4%,較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景氣面擴大但仍低于50,訂單需求改善放緩于7月。新能源汽車補貼和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提振消費,但高溫天氣中斷供應鏈更嚴重,高基數效應加劇后續壓力。
2025年8月電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較7月3.3%小幅回升。高溫天氣推升用電需求,但較7月洪水影響減輕,供電穩定性改善。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綠色能源項目注入動力,但原材料價格波動對成本的壓力較7月略增。
分經濟類型:多元主體活力分化加劇
2025年8月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3%,較7月5.4%微降,低于整體增速。國企基建優勢結合專項債發行穩健,但較7月市場化釋放不足更顯,天氣拖累上下游業務加重。
2025年8月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高于整體增速,較7月6.5%小幅放緩。其制造業響應能力強,央行降準流動性釋放更有效,但原材料波動挑戰較7月加劇。
2025年8月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6%,較7月2.8%下降,低于整體增速。8月出口增長放緩于7月,美元走強和地緣緊張抑制需求更明顯。
2025年8月私營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9%,較7月5.0%微降,低于整體增速。消費導向領域靈活性強,促消費政策支撐,但出口趕單效應較7月減弱,成本壓力加重。

此外,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較7月持平但貢獻率升至整體的25%,顯著高于總體增速,展現創新動能更強。新能源汽車和高端裝備突出,央行再貸款降低成本,財政研發投入助力升級。然而,全球融資成本上升削弱出口更甚于7月,極端天氣對成本管理要求更高。
消費部分:政策調整,消費額增速階段性回調
2025年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4%,較前月下降0.3個百分點,政策調整,消費額增速階段性回調。居民收入增速依然相對不高,消費額增速難以長期可持續大幅上漲。
2025年度第二批次國補在7月啟動,但由于全國各地啟動時間不一致,使得8月的政策效應未能完全釋放,部分“兩新”范圍內消費品消費額增速小幅下降,但整體依然相對高位,當前消費的主要支撐。另外,“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的“反內卷”,由于短期內影響居民收入、就業預期,階段性抑制消費增速上行。2024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5.3%,與2024年持平,較2019年同期下降3.5個百分點,持續低迷的居民收入增速,抑制了居民消費需求擴張。
從具體消費品類型來看,8月,限額以上單位的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通訊器材類、家具類消費額增速相對較高,分別為14.3%、7.3%、18.6%,分別低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14.4、7.6、2.0個百分點。以上商品多為“以舊換新”和國家補貼范圍之內的商品,第二批國補全國各地啟動時間不一致,政策效應受限,相關商品消費額增速小幅回調,但依然屬于歷史高值。8月汽車消費額同比增長0.8%,較前月上漲2.3個百分點,直接影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較前月上行0.24個百分點,是本月拉升因素之一。汽車消費額增速的上漲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數效應,2024年8月汽車消費額同比增長-7.3%,較2024年7月低2.4個百分點,是2024年最低值,對本月形成了明顯的低基數效應。

投資部分:政策調整,投資增速階段性調整
2025年1-8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0.5%,較前期下降1.1個百分點,政策調整,投資增速階段性下調。其中,一、二、三產投資增速分別下降0.1、1.3、1.1個百分點;基建投資同比增長2.0%,較前期下降1.2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進一步下降,降幅較1-7月下降0.9個百分點。
近期高層多次在重要會議上強調“治理企業無序競爭”,“反內卷”信號明顯,產能過剩明顯企業加快產能去化步伐,部分企業因政策初期看不清形勢惜金觀望,抑制企業擴大產能增加投資的積極性。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再次強調“依法依規治理企業無序競爭”“推進重點行業產能治理”;7月1日,中央財經會議強調“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
調結構方面,1-8月,高技術產業中,信息服務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較快,分別同比增長34.1%、12.6%、28.0%,較全部投資高33.6、12.1、27.5個百分點。

進出口部分:國別、商品結構變化繼續,外貿增速震蕩前行
2025年8月,按美元計價,中國進出口總額5412.9億美元,同比增長3.1%。其中,出口總額3218.1億美元,同比增長4.4%;進口總額2194.8億美元,同比增長1.3%;貿易順差1023.3億美元。外貿國別、商品結構變化,“一帶一路”效應逐漸顯現,進、出口額增速震蕩前行。
出口方面,2025年8月,出口總額3218.1億美元,同比增長4.4%,較前月下降2.8個百分點,本月出口結構變化繼續,全部出口額增速繼續窄幅震蕩。國別方面,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東盟、歐盟出口額增速繼續高位震蕩,對美國出口繼續大幅下降;具體出口商品方面,傳統低附加值商品出口加速下降,技術含量較高商品的出口則繼續增長,尤其是對集成電路、汽車出口繼續高速增長。
進口方面,2025年8月,進口總額2194.8億美元,同比增長1.3%,較前月下降2.8個百分點,經濟弱修復,進口額增速窄幅震蕩上行。外貿國別結構變化,與歐盟、日本貿易往來增加,較2024年同期,自歐盟、日本進口額增速上行明顯。中國國內經濟結構調整依舊,對傳統大宗商品的需求減少,疊加外部環境愈發復雜,使得進口額整體依然相對低速增長。

國別、商品出口結構變化,出口額增速震蕩前行行
2025年8月,出口總額3218.1億美元,同比增長4.4%,較前月下降2.8個百分點,本月出口結構變化繼續,全部出口額增速繼續窄幅震蕩。國別方面,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東盟、歐盟出口額增速繼續高位震蕩,對美國出口繼續大幅下降;具體出口商品方面,傳統低附加值商品出口加速下降,技術含量較高商品的出口則繼續增長,尤其是對集成電路、汽車出口繼續高速增長。
外部需求方面,在主要出口伙伴國中,8月美國、歐盟、日本制造業PMI均較前月小幅上漲,經濟走勢相對平穩,外部需求穩定。8月美國Markit制造業PMI終值為53.0,大幅高于前月,再次回至榮枯線以上,反映出制造業相對強勁;日本制造業PMI為49.7,高于前月0.8個百分點;歐元區制造業PMI為50.7,是2022年6月以來,時隔37個月首次回歸至榮枯線以上,2025年以來歐盟制造業PMI均值明顯高于2024年上半年均值,歐盟經濟弱修復。

從國別出口看,8月中國對美國、歐盟、東盟出口額當月同比增速分別為-33.12%、10.38%、6.74%,分別較前期上漲-11.45、1.14、4.29個百分點。本月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額繼續大幅下滑,但中國對歐盟、東盟的出口卻保持高速增長。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以來,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及地區的出口快速增長,1-8月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及地區出口占比中國對外出口總額的50%以上,同比增長10.7%,高于全部出口額增速4.8個百分點;推算8月當月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及地區出口額同比增長12.8%,高于出口總額同比8.4個百分點??梢?,盡管面對高關稅的沖擊,但出口國別結構變化,增加與歐盟、東盟、東亞國家、“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出口貿易,拓寬出口渠道,2025年中國出口總額增速并未發生斷崖式下滑。

從具體出口商品看,傳統優勢產業出口額繼續下滑,高技術產業出口則相對繼續上行。8月,箱包及類似容器、鞋靴出口額繼續下降,分別同比增長-14.9%、-17.1%,降幅分別較前月擴大4.9、9.4個百分點。中國出口機電產品1974.58億美元,占中國出口總額的61.36%,仍在中國出口中占主導地位,同比增長7.58%。其中,出口集成電路177.22億美元,同比增長32.8%,較前月上漲3.6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為793.41億美元,同比增長8.92%,汽車(包括底盤)出口128.15億美元,同比增長17.31%。
外貿國別結構變化,進口額增速窄幅震蕩前行行
2025年8月,進口總額2194.8億美元,同比增長1.3%,較前月下降2.8個百分點,經濟弱修復,進口額增速窄幅震蕩上行。外貿國別結構變化,與歐盟、日本貿易往來增加,較2024年同期,自歐盟、日本進口額增速上行明顯。中國國內經濟結構調整依舊,對傳統大宗商品的需求減少,疊加外部環境愈發復雜,使得進口額整體依然相對低速增長。
從國別進口看,中國從美國、歐盟、日本和東盟的進口額分別同比增長-16.04%、-1.84%、10.96%、-3.83%,分別較前月上漲2.83、-0.26、-6.17、1.93個百分點。推算本月中國從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進口額同比增長-4.82%,同比增速再次轉負,較前月下降6.09個百分點。同時,本月自非洲、拉丁美洲進口額同比增長-7.78%、-3.19%,分別較前月下降27.14、13.32個百分點,與“一帶一路”地區共同導致本月進口額增速下降。
從具體商品進口看,大宗商品方面,1-8月鐵礦砂及其精礦、原油、煤及褐煤、天然氣、鋼材的進口量累計同比增速分別為-1.6%、2.5%、-12.2%、-5.9%、-114.1%,與1-7月相比,鐵礦砂、天然氣、鋼鐵、煤進口量降幅均有收窄,僅有原油進口量增速小幅下降。農產品方面,糧食進口累計同比下降19.5%,降幅收窄2.1個百分點。

價格部分:基數效應明顯,CPI、PPI剪刀差收窄
2025年8月,CPI同比增長-0.4%,較前月下降0.4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0%,較前月下降0.4個百分點,食品項的高基數效應使得本月CPI增速小幅下降。受供給充足影響,CPI增速繼續低位前行,但本月存在明顯的高基數效應?!胺磧染怼毙饾u顯現,居民部分消費工業品供給過剩問題或有緩解,工業消費品價格增速小幅上行,疊加食品項高基數效應的對沖,本月CPI同比增長-0.4%。
2025年8月,PPI同比下跌2.9%,降幅較前月收窄0.7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0%,較前月上漲0.2個百分點。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反內卷”優化國內市場競爭秩序疊加低基數效應,PPI增速觸底反彈。

基數效應,CPI增速小幅下降
2025年8月,CPI同比增長-0.4%,較前月下降0.4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0%,較前月下降0.4個百分點,食品項的高基數效應使得本月CPI增速小幅下降。
一方面,受供給充足影響,CPI增速繼續低位前行,但本月存在明顯的高基數效應;另一方面,“反內卷”效應逐漸顯現,居民部分消費工業品供給過剩問題或有緩解,工業消費品價格增速普遍小幅上行。因此,疊加食品價格的高基數效應的對沖,本月CPI同比增長-0.4%。剔除食品價格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增速,自2月份以來呈震蕩上漲態勢,8月核心CPI同比增長0.9%,較8月上漲0.1個百分點;1-8月核心CPI增長0.5%,較一季度上漲0.2個百分點。

食品項中,從同比看,食品價格增長-4.3%,較前月下降2.7個百分點,食品供給充足,疊加高基數效應,食品價格同比繼續下行。2024年8月,受極端降雨天氣影響果蔬、肉蛋類價格大幅上漲,對本月形成了高基數效應??傮w而言,食品項八大類價格同比分化(1漲、7跌、0持平),其中鮮菜同比幅度最大(-15.2%);較上月同比變動分化(1正、7負、0不變),其中鮮菜同比變動最顯著(-7.6%)。

從環比看,食品價格環比增長0.5%,較前月上漲0.7個百分點。受季節因素影響,8月極端雨水天氣依然較多,受其影響鮮菜價格大幅上漲;另外,8月蛋類價格存在季節性上漲;8月,隨著高溫天氣逐漸衰退,肉類消費也逐漸恢復,牛、羊肉價格季節性上漲,總體而言,食品八大類價格環比漲跌互現(3漲、4跌、1持平),其中鮮菜環比幅度最高(8.5%),較上月環比變動分化(5正2負1不變),其中鮮菜環比變動幅度最大(7.2%)。

非食品價格同比增長0.5%,較前月上漲0.2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同比繼續小幅上漲,但整體仍處于底部區間,家用器具、交通工具用燃料價格同比繼續明顯上漲是主要拉升因素。與2024年同期相反,非食品價格增速高于CPI增速是抑制CPI增速下行的主要因素,間接反映出“反內卷”效應的體現。本月服務價格同比增長0.6%,較前月上漲0.1個百分點??傮w而言,非食品七大類價格同比普漲(6漲、1跌、0持平),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同比幅度最大(8.6%),較上月同比變動分化(6正0負1不變),其中交通通信價格同比變動最明顯(0.7%)。

從環比看,非食品價格環比增長-0.1%,較前月下降0.6個百分點,主要受家用器具、交通工具用燃料、旅游價格上漲帶動。暑期旅游旺季推動旅游價格季節性上漲,受能源價格波動影響,本月交通工具用燃料價格上漲3.0%。
受居住及能源價格上漲帶動,非食品價格止跌,一方面,暑期進入后半階段,出行旅游較7月有所減少,旅游價格季節性下降,環比增長-0.6%,較前月下降9.7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受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影響,本月交通工具用燃料價格環比下降0.9%,較前月下降4.4個百分點??傮w而言,非食品項七大類價格環比分化1正、4負、1持平),其中交通通信、醫療保健價格環比幅度最高(-0.3%、0.3%),較上月環比變動分化(1正、6負、0不變),其中交通通信價格環比變動最顯著(-1.8%)。

“反內卷”疊加基數效應,PPI增速觸底反彈
2025年8月,PPI同比下跌2.9%,降幅較前月收窄0.7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0%,較前月上漲0.2個百分點。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反內卷”優化國內市場競爭秩序疊加低基數效應,PPI增速觸底反彈。
受美國高關稅沖擊,全球貿易階段性收縮,經濟增速下滑,總需求收縮,工業生產階段性下滑,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行,受輸入性傳導影響,國內部分工業品價格下降。8月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行,受其影響國內煤炭開采業和洗選、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分別同比下降19.8%、9.7%;受貿易不確定性影響,出口占比相對較高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價格同比下降2.4%。
另外,國內仍處于經濟結構調整期,疊加國內高溫雨水天氣,一方面,房地產市場產能去化繼續,疊加高溫雨水天氣,企業開工減少,受其影響鋼鐵、煤炭等大宗商品需求相對收縮,大宗商品價格難以持續大幅上漲;另一方面,傳統產能去化的同時,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使得有色、黑色金屬相關價格走勢相反。8月,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同比下降4.0%,與之相對,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則同比增長4.8%,反映出傳統產業與高技術產業走勢分化。

從同比看,8月PPI下跌2.9%,降幅較前月收窄0.7個百分點。受低基數效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的輸入性及高溫雨水天氣影響,疊加“反內卷”國內優化市場競爭秩序的對沖,本月工業品價格增速觸底反彈。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下降3.2%,降幅較前月收窄1.1個百分點,其中采掘業、原材料、加工業價格同比增速分別上漲2.5、1.3、0.9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同比下降1.7%,降幅較前月擴大0.1個百分點,其中耐用消費品價格同比下降3.7%,降幅擴大0.2個百分點。

從環比看,7月PPI環比增長-0.2%,降幅與前月持平。外部環境趨緊疊加經濟結構調整,生產資料價格環比增長-0.6%,降幅較前月收窄0.2個百分點,其中耐用價格環比波幅最為明顯。受外貿預期不穩影響,生活資料價格環比增長-0.2%,較前月下降0.1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未變;衣著、一般日用品價格、耐用品價格均為環比負增長。

貨幣金融部分:M1增速持續加快,流動性持續改善
2025年8月中國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為25693億元,較2024年8月的30323億元同比減少4640億元,降幅15.3%,反映出信貸和表外融資季節性調整的影響,融資需求相對平穩。盡管政府債券發行提速提供支撐,但實體經濟融資偏弱,外部不確定性加劇。
2025年8月中國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為5900億元,較2024年8月同比減少3100億元,降幅34.4%。這一變化主要受7月負增長后的季節性反彈和貨幣政策寬松影響,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有所改善。但高基數效應和房地產市場調整仍對信貸擴張構成制約。
2025年8月末,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6%,較7月上升0.4個百分點,反映企業活期存款增長加速,經濟活躍度有所提升;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8.8%,較上月持平,顯示貨幣供應保持穩健擴張。M2與M1同比增速差收窄至2.8%,較7月下降0.4個百分點,表明企業資金流動性改善,但投資意愿仍需進一步激活。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速為8.8%,與M2增速持平,反映社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持續增強,但經濟內生動能恢復的結構性挑戰依然存在。

新增社融溫和回落,政府債券持續發力
2025年8月中國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為25693億元,較2024年8月的30323億元同比減少4640億元,降幅15.3%,反映出信貸和表外融資季節性調整的影響,融資需求相對平穩。盡管政府債券發行提速提供支撐,但實體經濟融資偏弱,外部不確定性加劇。

新增人民幣貸款:小幅邊際回升,季節效應緩解
2025年8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為6233億元,較2024年8月的10411億元同比減少4178億元,降幅40.1%。這一規模較7月的-4296億元顯著回升,主要受8月作為信貸“小月”后需求逐步恢復影響。8月制造業PMI為49.4%,雖仍低于榮枯線但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景氣水平有所改善,企業短期融資需求小幅增加。此外,央行第二季度寬松措施釋放的流動性持續傳導,支持基礎設施和制造業融資需求。然而,高基數效應和房地產市場調整仍對信貸擴張構成一定制約。
新增政府債券:增長強勁,財政政策加碼
2025年8月新增政府債券融資達13658億元,較2024年8月的16177億元同比減少3519億元,降幅21.7%。政府債券仍是社融增長的核心支撐,反映出財政政策在穩經濟中的關鍵作用。8月新增專項債發行量同比有所調整,資金主要投向交通、能源和城市更新等領域。這與中央強調“積極財政政策”的基調一致,預計政府債券融資將持續高位運行,尤其在應對外部關稅壓力的背景下。
表外融資:表現分化,監管高壓延續
2025年8月表外融資(委托貸款、信托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呈現分化態勢。新增委托貸款為-166億元,同比多增179億元;新增信托貸款為350億元,同比多增-134億元;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為1974億元,同比多增3060億元??傮w而言,表外融資對社融貢獻有所改善,反映出監管部門對影子銀行的嚴格管控。房地產行業調整及企業對非標融資依賴減少,導致委托貸款持續低位,而信托貸款和承兌匯票的相對改善可能與企業短期資金需求上升和流動性寬松有關。
企業直接融資:債券融資平穩,股票融資增長
2025年8月企業債券融資為1343億元,較2024年8月的1703億元同比減少360億元,降幅21.1%。近期國內債券收益率小幅下行,疊加人民銀行再貸款工具支持,企業發債成本降低,刺激了債券融資規模。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為457億元,同比增加329億元,增幅257.0%。盡管資本市場改革為股權融資提供支撐,但股市波動性較高,限制了股票融資的進一步擴張,尤其在全球金融市場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
外幣貸款:負增長收窄,外部環境改善
2025年8月新增外幣貸款為-90億元,較2024年8月的-612億元同比多增522億元,負增長幅度收窄。美元走強壓力有所緩解,出口反彈提振了企業外幣貸款需求。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緩和進一步增強了外幣融資的吸引力,盡管全球供應鏈調整仍對部分企業構成挑戰。
信貸小幅邊際回升,政策支撐需求恢復
2025年8月中國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為5900億元,較2024年8月同比減少3100億元,降幅34.4%。這一變化主要受7月負增長后的季節性反彈和貨幣政策寬松影響,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有所改善。但高基數效應和房地產市場調整仍對信貸擴張構成制約。

短期貸款:由負轉正,流動性需求改善
2025年8月新增短期貸款為805億元,較2024年8月同比增加1989億元,由負轉正。這一轉正反映出企業對流動資金的需求上升,可能與生產經營活動回暖有關。8月制造業PMI升至49.4%,較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雖然仍低于50,但制造業景氣面有所擴大,顯示生產活躍度和訂單需求持續改善。此外,央行第二季度降準釋放的流動性持續傳導,支持企業短期融資需求。
中長期貸款:增長放緩,投資動能有限
2025年8月新增中長期貸款為4900億元,較2024年8月同比減少1200億元,降幅19.7%。盡管增幅放緩,但延續了此前中長期貸款的趨勢,顯示企業投資意愿有所恢復。2025年8月基建投資增速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提速,支持了交通、水利等領域的融資需求。然而,房地產市場低迷繼續拖累中長期貸款,房企融資受限,居民房貸需求萎縮。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有所增長,可能與政策引導資金流向高端制造和綠色產業有關。
居民戶貸款:需求疲軟,消費與房貸雙弱
2025年8月新增居民戶貸款為303億元,較2024年8月同比減少1597億元,降幅84.1%。其中,短期貸款為105億元,同比減少611億元;中長期貸款為200億元,同比減少1000億元。居民貸款整體偏弱,反映消費信心不足和房地產市場低迷。短期貸款減少可能與季節性消費低迷有關,盡管汽車和家電消費補貼政策提供一定支撐。中長期貸款的低增長主要來自房價下行預期和居民杠桿率高企,抑制房貸需求。
企事業單位貸款:增長放緩,生產需求回暖
2025年8月企事業單位新增貸款為5900億元,較2024年8月同比減少2500億元,降幅29.8%。其中,短期貸款為700億元,由負轉正;中長期貸款為4700億元,同比減少200億元;票據融資為531億元,同比減少4920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的增長反映出企業生產經營活躍度提升,制造業和基建相關行業融資需求小幅回暖。短期貸款的轉正與企業補庫存和訂單增加相關,而中長期貸款的放緩可能與房地產和部分傳統行業投資低迷有關。票據融資回落,表明企業對貿易融資的依賴減少,信貸結構更趨健康。
M1增速加速,M2增速持穩流動性改善持續
2025年8月末,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6%,較7月上升0.4個百分點,反映企業活期存款增長加速,經濟活躍度有所提升;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8.8%,較上月持平,顯示貨幣供應保持穩健擴張。M2與M1同比增速差收窄至2.8%,較7月下降0.4個百分點,表明企業資金流動性改善,但投資意愿仍需進一步激活。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速為8.8%,與M2增速持平,反映社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持續增強,但經濟內生動能恢復的結構性挑戰依然存在。
M1增速加速:經濟活躍度提升,資金活化效應顯現
2025年8月末,M1余額為111.23萬億元,同比增長6%,較7月的5.6%回升0.4個百分點。M1增速的加速主要得益于企業活期存款的強勁增長,反映經濟活躍度有所改善。最新數據顯示,8月M1增速繼續回升,更多資金轉為活期存款,有助于投入消費、投資等經濟活動。此外,今年以來M1的增速回升較大原因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包括低利率環境下對公定期存款出現再配置;財政支出加速與化債改善企業現金流。然而,M1增速仍低于歷史均值,顯示企業投資信心尚未全面恢復。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及原材料價格波動可能繼續抑制活期存款增長,限制了M1的進一步反彈。
M2增速持穩:貨幣供應穩健,寬松政策發力
2025年8月末,M2余額為331.98萬億元,同比增長8.8%,較7月持平,達到16個月高點,反映貨幣供應整體穩健擴張。M2的持穩得益于貨幣政策的適度寬松以及財政政策的協同支持。8月末M2增速保持高位,主要受社融增速持平推動,特別是近期政府債券融資規模較大,財政支出帶動存款派生加速。此外,8月作為傳統信貸“小月”后,新增貸款5900億元的回升得益于政府債券發行提速和財政支出增加。然而,M2增速的持平可能部分源于短期信貸擴張,實體經濟中長期融資需求仍顯結構性疲軟,居民和部分行業存款增長有限。
M2與M1增速差收窄:流動性壓力略緩
2025年8月末,M2與M1同比增速差從7月的3.2%收窄至8月的2.8%,表明企業資金從定期存款向活期存款的流動明顯改善,流動性壓力有所緩解。M1增速的較快回升顯示企業短期資金周轉需求增加,可能與制造業復蘇和出口訂單強勁有關。然而,增速差仍處于較高水平,表明企業更傾向于持有低風險資產,固定資產投資等中長期支出意愿偏弱。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繼續對企業信心形成壓制。
社融與M2增速差持平:政策驅動仍為主導
2025年8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速為8.8%,與M2增速持平,與7月的水平基本持平,顯示社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保持穩定。2025年8月新增社融達2.57萬億元,同比少增,其中人民幣貸款和政府債券融資是主要貢獻力量。社融增速與M2持平,反映財政政策通過專項債和基建投資對經濟的強力托底。然而,表外融資和企業債券融資的相對疲軟表明實體經濟內生融資需求尚未全面復蘇,經濟動能仍需政策進一步激活。

展望未來:政策調整,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不減
工業產出方面:預計2025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穩定在6%左右,較上半年6.4%小幅放緩,但政策支撐將防止大幅回落。8月累計增速6.2%反映高技術制造業貢獻率升至25%,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增長9.3%,結合專項債發行提速和消費補貼政策,將拉動制造業投資回暖。然而,房地產投資下降10.4%拖累建材鋼鐵需求,外部關稅和全球不確定性加劇出口波動,制造業PMI49.4%仍收縮。整體走勢邏輯依賴財政貨幣協同,若基建加速,全年增速或趨穩于6.0%-6.5%。
消費方面:預計202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倒“V”型走勢,下半年消費額增速或有回調。2024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5年重點任務之一是大力提升消費,并表示“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并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政策推動上半年消費增速上行;下半年政策調整,“反內卷”短期內增加了就業、收入不穩的預期,受其影響下半年消費額增速或有回調。
投資方面:受政策刺激影響,上半年投資增速走勢平穩,202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提高投資效益是2025年的重點任務,“加強自上而下組織協調,更大力度支持‘兩重’項目。適度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加強財政與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資有效帶動社會投資”?;下半年政策調整,“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或成主線,“反內卷”短期內對投資抑制明顯,或拉低下半年投資增速。
出口方面:2025年外部環境或進一步復雜,風險與機遇并存,預計2025年出口增速或震蕩前行。第一,歐美政權更迭增加了對外貿易的不確定性,尤其在全球環境復雜的當下,西方主要貿易伙伴國的大選年加劇了貿易政策多變的風險;第二,特朗普政府行為激進,當選以來的一系列關稅措施,抬高了全球關稅壁壘,增加了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第三,RCEP協議持續釋放外貿紅利,出口結構不斷優化,未來與東亞貿易或將對出口增速形成支撐。
進口方面:預計2025年進口增速或將延續復蘇態勢。一方面,國內穩經濟政策將持續發力,有助于拉動中國內需恢復逐步回暖,保障經濟基本面企穩回升,進口增速有望逐漸得到改善;另一方面,房地產市場仍在底部運行,抑制鋼鐵等大宗商品的進口,疊加全球貿易壁壘高筑,產業鏈被迫斷裂,供貨商更替,勢必影響原有的國際貿易往來,利空中國進口。
CPI方面,受“穩增長、促消費”政策影響,疊加2024年低基數效應,或推動2025年CPI增速上行,但外部趨緊的國際環境依然沒有改變,經濟內生動力不足,國內經濟壓力依然較大,就業、收入預期并未發生明顯改變,居民有效需求不足問題掣肘,使得未來居民消費價格難以快速大幅上漲,2025年CPI增速或小幅上漲,但仍處于歷史相對低位。
PPI方面,盡管中國國內經濟壓力猶存,企業內生動力不足,工業有效需求有待刺激,房地產市場產能去化猶在,經濟結構調整繼續,PPI下行壓力不減,但政策調整,“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或成推動PPI增速上行的直接動力,2025年下半年PPI增速或明顯上漲。
社會融資規模:預計全年社融規模預計將保持穩定增長,增速圍繞8.5%-9%。政府債券融資作為主要驅動力,上半年凈融資貢獻約3.9萬億元,結合財政政策加碼和專項債發行提速,將支撐基建和消費領域融資需求。然而,信貸需求疲軟和表外融資分化可能限制增速,整體與名義GDP增長一致,反映政策托底實體經濟的邏輯。
新增人民幣貸款:預計全年貸款規模預計增長7%-8%,受貨幣政策寬松和實體需求回暖支撐。8月新增貸款5900億元較7月反彈,顯示季節性調整后企業短期融資改善,但房地產低迷拖累中長期貸款。銀行資產擴張放緩至6.5%,貸款增長邏輯依賴于降準釋放流動性及基建投資加速,若外部關稅壓力加劇,可能進一步抑制企業信心和全年規模。
M1:預計全年M1增速預計回升至5%-7%,反映企業活期存款加速和資金活化效應。低利率環境促使對公定期存款再配置,財政支出和化債改善現金流支撐M1反彈,但仍低于歷史均值。經濟增長放緩至4.7%可能限制投資意愿,M1走勢邏輯依賴于制造業復蘇和出口訂單,若全球不確定性持續,企業傾向持有低風險資產將制約進一步加速。
M2:預計全年M2增速預計穩定在8%-9%,與社融增速持平,體現貨幣供應穩健擴張。財政政策通過政府債券發行帶動存款派生,上半年廣義財政支出增速8.9%,支撐M2增長邏輯。但實體中長期融資結構性疲軟和居民存款分流可能施壓,整體增速與名義GDP一致。若經濟增長降至4.7%,M2走勢將依賴政策適時加力,避免流動性壓力加劇。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簡介: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掛靠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依托北京大學,重點研究領域包括中國經濟波動和經濟增長、宏觀調控理論與實踐、經濟學理論、中國經濟改革實踐、轉軌經濟理論和實踐前沿課題、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教學研究等。同時,本中心密切跟蹤宏觀經濟與政策的重大變化,將短期波動和長期增長納入一個綜合性的理論研究框架,以獨特的觀察視角去解讀,把握宏觀趨勢、剖析數據變化、理解政策初衷、預判政策效果。
中心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對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產生了較大影響。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推動了中國人口政策的調整。中心主任蘇劍教授從2006年開始就呼吁中國應該立即徹底放棄計劃生育政策,并轉而鼓勵生育。(2)關于宏觀調控體系的研究:中心提出了包括市場化改革、供給管理和需求管理政策的三維宏觀調控體系。(3)關于宏觀調控力度的研究:2017年7月,本中心指出中國的宏觀調控應該嚴防用力過猛,這一建議得到了國務院主要領導的批示,也與三個月后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宏觀調控有度”的觀點完全一致。(4)關于中國經濟目標增速的成果。2013年,劉偉、蘇劍經過縝密分析和測算,認為中國每年只要有6.5%的經濟增速就可以確保就業。此后不久,這一增速就成為中國政府經濟增長速度的基準目標。最近幾年中國經濟的實踐也證明了他們的這一測算結果的精確性。(5)供給側研究。劉偉和蘇劍教授是國內最早研究供給側的學者,他們在2007年就開始在《經濟研究》等雜志上發表關于供給管理的學術論文。(6)新常態研究。劉偉和蘇劍合作的論文《新常態下的中國宏觀調控》(《經濟科學》2014年第4期)是研究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第一篇學術論文。蘇劍和林衛斌還研究了發達國家的新常態。(7)劉偉和蘇劍主編的《尋求突破的中國經濟》被譯成英文、韓文、俄文、日文、印地文5種文字出版。(8)北京地鐵補貼機制研究。2008年,本課題組受北京市財政局委托設計了北京市地鐵運營的補貼機制。該機制從2009年1月1日開始被使用,直到現在。
中心出版物有:(1)《原富》雜志?!对弧肥且粋€月度電子刊物,由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辦,目的是以最及時、最專業、最全面的方式呈現本月國內外主要宏觀經濟大事并對重點事件進行專業解讀。(2)《中國經濟增長報告》(年度報告)。該報告主要分析中國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中長期問題,從2003年開始已經連續出版14期,是相關年度報告中連續出版年限最長的一本,被教育部列入其年度報告資助計劃。(3)系列宏觀經濟運行分析和預測報告。本中心定期發布關于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系列分析和預測報告,尤其是本中心的預測報告在預測精度上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免責聲明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屬學術機構,本報告僅供學術交流使用,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觀點僅供參考,亦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報告版權僅為本研究中心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發表或引用。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