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界面新聞獲得的一份《關于開展2026銷售年度經銷商溝通工作的通知》顯示,自娃哈哈集團創始人離世后,公司一直努力推進解決各項歷史相關遺留問題,為維護“娃哈哈”品牌使用的合規性,公司決定從2026年新的銷售年度起,更換使用新品牌“娃小宗”。
上述通知也給出了更換品牌的深層原因,“因復雜的歷史相關問題不能在近期得到有效地解決,導致公司經營始終暴露在相關法律風險之下。因此,我們不得不做出以上的安排,在現行股權架構下,‘娃哈哈’商標的使用,須獲得娃哈哈集團全體股東的一致同意,否則任何一方均無權使用?!?/p>
上述通知的日期為9月12日,落款企業一共7家,均是由宗馥莉實際控制的“宏勝系”,包括杭州娃哈哈宏輝食品飲料有限公司、浙江娃哈哈食品飲料營銷有限公司、杭州宏勝營銷有限公司、拉薩宏勝營銷有限公司、杭州恒澤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等。
9月13日,界面新聞向娃哈哈集團求證該文件的真偽,但該公司無相關回應。而一名來自娃哈哈集團的員工向界面新聞透露,上述通知確實在公司內部被私下傳閱。
圖片來源:受訪對象
實際上,“娃小宗”這個名字并不是第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
幾個月之前,娃哈哈就曾“無意”披露過嘗試新品牌的動作。界面新聞注意到,娃哈哈在今年5月12日通過官方賬號“娃哈哈家園”(該公眾號更名“哈哈號角”)披露了一款品牌名為“娃小宗”的無糖茶新品,該品牌此前不在娃哈哈的產品系列當中。
圖片來源:“娃哈哈家園”公眾號
與此同時,界面新聞從天眼查的工商信息顯示,宗馥莉完全掌控的宏勝飲料集團有限公司在今年2月19日至5月28日集中申請了“宗小哈”、“娃小哈”和“娃小宗”等50多個商標,其中有8個已經通過初審公告,但尚未完成整個商標注冊流程,其余多數申請商標處于“等待實質審查階段”。
上述娃哈哈集團的員工向界面新聞表示,娃小宗將來并不能成為第二個娃哈哈,因為娃哈哈這個品牌有著幾十年的積淀,而且娃小宗這款產品在娃哈哈內部工廠并未生產過,更多是樣品的形式存在。
對于娃小宗目前的產品狀況,界面新聞也未能從娃哈哈官方渠道獲得有效信息。
今年2月,娃哈哈因轉讓商標而陷入輿論風波,當時娃哈哈通過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娃哈哈”系列商標共計387件正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由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集團公司”)轉讓至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下稱“食品公司”)。
娃哈哈的聲明也提及了娃哈哈系列商標轉移的歷史因素。聲明稱,“娃哈哈”系列商標初始登記在集團公司名下,食品公司成立時,娃哈哈集團曾以“娃哈哈”系列商標作為出資,注入食品公司,獲得其39%股權。這一商標出資經過評估并獲得當時主管部門的同意,“娃哈哈”系列商標也作為實物出資項下的無形資產列入,同時部分商標以資產轉讓方式由食品公司向集團公司購買。
據此,食品公司獲得“娃哈哈”系列商標所有權,集團公司取得食品公司39%的股權。
聲明稱,當時,雙方按規定向主管機關提交了商標轉讓申請,但因集團公司與外資公司之間的歷史糾紛,未完成商標轉讓的登記備案,并非因其他法律、行政法規所規定的禁止轉讓事由。而“娃哈哈”系列商標登記在集團公司名下期間,食品公司作為商標實際權利人長期自用,并持續授權集團公司及其關聯方使用“娃哈哈”系列商標。
而在宗馥莉去年出任娃哈哈董事長和總經理之后,其采用現代化企業管理的方式進行了一系列組織架構和管理規章制度的調整,并對娃哈哈發展歷程中的遺留問題進行梳理,這當中,就包括娃哈哈集團公司希望完成商標轉讓登記備案,這一動作在當時引發較大爭議。
但從今年2月至今的7個月時間中,娃哈哈沒能完成商標轉讓。最近流傳的文件中提及2026年娃小宗新品的啟用,意味著娃哈哈想將更換品牌的方式作為備用方案。
界面新聞聯系的一名山西娃哈哈代理商表示,他們還沒收到娃哈哈的上述品牌更換通知,不過她表示,今年的整體飲料市場表現不佳,娃哈哈的銷售表現也不達預期,如果下一年度真更換品牌為娃小宗,風險很大。
他告訴界面新聞,“在我們這三線城市,娃哈哈在消費者心中仍然是國民品牌,不可能被娃小宗輕易替換掉,而且在眼下不太景氣的消費市場,新的品牌培育起來難度相當大?!痹谒磥?,娃哈哈應該增加維護市場的業務員,并在新的場景和銷售渠道發力。
實際上,娃哈哈自去年9月就開對10萬臺線下冰柜進行招標,這次的數量遠超此前一年多批招標的總和。界面新聞從知情者處獲悉,這10萬臺應是用于2025年的投放,2024年的投放數量也已經超越往年。
今年8月,宗馥莉在接受界面新聞書面采訪時稱,“今年快消行業的環境并不輕松,我們確實承受了不小壓力,階段性完成度與預期存在差距,這是事實?!?024年,在宗馥莉擔任娃哈哈集團董事長的第一年,就將娃哈哈的業績拉回700億的巔峰區間。
對于淘汰經銷商、梳理渠道,宗馥莉稱,消費環境在變化,在保留聯銷體價值的同時,進行必要的升級和融合:一方面繼續發揮它在下沉市場的優勢,另一方面引入更現代化、更多元的渠道方式,比如KA、便利店、酒店餐飲、即時零售等。
因此,在大環境承壓和自身渠道不斷調整的節點啟用“娃小宗”,無疑又為娃哈哈業務本身的發展增加了新的變量?;蛟S借助已經鋪開的渠道資源,“娃小宗”能順利進入到各級市場,但消費者對一品牌的認同感相對于“娃哈哈”本身一定是有所削弱。這一步是否過于冒險,或許宗馥莉有自己的判斷。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