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大王”的日子不好過,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洽洽食品”)披露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洽洽食品實現營收27.52億元,同比下滑5.05%;歸母凈利潤更慘,只有8864萬元,比起去年同期的3.37億元,相當于直接蒸發了兩個多億,跌幅高達73.68%。連經營活動現金流也跟著“縮水”76.12%。
值得關注的是,自2020年9月以來,洽洽食品已經連跌了5年,收益率收縮明顯,現在股價不及巔峰時期的三分之一。從“一葵獨大”到“多元突圍”,洽洽食品的轉型之路折射出傳統零食巨頭在消費分層、渠道分化背景下的生存挑戰。

■廖木興/圖
“瓜子依賴”顯著
成本壓力是硬傷
公開信息顯示,洽洽食品成立于2001年8月,總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目前主要產品有葵花子類、西瓜子類、豆類、南瓜子類、花生類等傳統炒貨產品和以開心果、核桃、杏仁等為代表的堅果產品。2011年3月,洽洽食品在深交所掛牌上市。
洽洽食品表示,業績下滑主要由于“宏觀經濟形勢、外部渠道的變化以及一季度春節假期等因素”。但實際上,成本壓力是洽洽的硬傷。
洽洽食品稱,上半年凈利潤大幅下滑的核心原因在于原材料成本飆升。2024年9月內蒙古葵花籽收獲季的連續陰雨,讓原料霉變率陡增,符合標準的優質葵花籽產量減少的同時,價格卻水漲船高。疊加全球油料作物價格上漲,葵花籽采購成本同比上漲30%。
與此同時,全球供應鏈波動帶來的巴旦木、腰果等堅果原料價格普漲,直接對企業毛利率造成不小的吞噬。這反映的也是很多食品企業面臨的共性問題,在氣候變化成為新常態的今天,原料端的抗風險能力建設遠比想象中更為迫切。
回溯洽洽食品過去的年報可以發現,“原材料成本上漲”頻繁出現在業績下滑的原因中。為了應對成本增加,洽洽食品曾在過去幾年期間連續多次提價,但從結果上看,漲價未能從根本上緩解成本壓力。
從洽洽食品的歷史公告顯示,2018年至2022年,洽洽食品先后三次對瓜子系列產品進行出廠價格調整。2018年對旗下香瓜子等八個品類提價6%到14.5%;2021年對葵花子系列產品提價8%到18%;2022年繼續對葵花子系列產品整體提價約3.8%。
事實上,洽洽食品試圖對沖成本壓力,但消費者對炒貨類產品的價格敏感度極高,提價反而導致銷量下滑,規模效應減弱進一步推高單位成本。
與此同時,針對洽洽食品瓜子價格貴的吐槽不斷增多。2023年,有投資者向公司提問,在一個三線城市的小超市里,公司原味瓜子150克要8塊9毛,而老街口的500克的才8塊9毛,差距太大。
同時,洽洽食品還面臨著來自其他品牌同類產品的競爭。記者在“盒馬鮮生”小程序看到,350g裝的洽洽香瓜子要13.9元,而盒馬自營品牌308g裝的香瓜子只要9.9元。同樣地,在樸樸超市,400克洽洽香瓜子售價14.9元,而毛嗑原香瓜子450克(加贈30克)僅售9.9元。
洽洽食品2025年上半年營業成本顯示,其直接材料成本為17.88億元,占比營業成本的比重為81.53%,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71%。從絕對值來看,成本增加了0.9億元,而凈利潤下降了2.5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受成本上升影響,但在銷售端,作為洽洽食品的支柱業務板塊,葵花子仍然占據洽洽食品64.39%的收入比例,超去年同期占比。堅果類占22.32%,其他產品只占11.05%??梢钥吹?,洽洽食品的“瓜子依賴”依舊顯著。
有意思的是,各大機構對洽洽食品的業績進行了一場“盲猜”。26家機構對洽洽全年凈利潤的預測從2.86億元到8.89億元不等,均值6.40億元也比去年下降24.61%。
電商渠道布局落后遭質疑
此外,除了原料端的影響,渠道變革的挑戰比預期的更為猛烈。洽洽食品在半年報中進一步補充闡述了渠道方面的變化,其表示,在行業銷售渠道方面,折扣化、近場化趨勢,傳統的大賣場、超市、便利店等渠道客流持續下滑。這意味著,曾經支撐其洽洽食品的“毛細血管”,正在對洽洽食品的發展形成挑戰。
事實上,隨著新興品牌的興起,零食市場格局正在發生巨變。如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等,對洽洽食品在渠道上的擠壓效應非常明顯。而零食量販店正在以每月上千家的速度擴張,山姆會員店圍繞消費場景打造超級單品,各大直播間常態化的超低價“秒殺”……渠道格局的劇變下,即便品牌勢能強大如洽洽食品,也不能避免利潤被蠶食的命運。
洽洽食品在線上渠道布局存在明顯短板,來看一組更直觀的數據,上半年公司電商渠道實現收入4.51億元,同比增長24.79%,但占營收比重僅為16.38%。
與之相對的是,鹽津鋪子上半年電商渠道營收占比近20%;三只松鼠在第三方電商平臺營業收入42.95億元,占總營收的78.42%。
因而,洽洽食品在新興電商渠道布局滯后一度遭到投資者的質疑。在2025年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有投資者提問稱:“洽洽抖音直播間,經常只有幾位觀眾。公司對線上業務的工作是不重視嗎?”對此,洽洽食品回復稱,將優化抖音渠道的投入,加大與達人的合作,優化產品結構,打造爆品。
實際上,這也暴露出以洽洽食品為代表的傳統品牌在渠道變革下的轉型陣痛——為搶占量販零食和會員店等新興渠道,企業不得不承受更高的入場成本和更薄的利潤空間。
具體來看,洽洽食品的直接競爭對手萬辰集團半年凈利潤達4.72億元,同比增長503倍,鳴鳴很忙更是開到1.4萬家店準備上市。畢竟,量販零食占2024年零食消費渠道的37%,遠超超市和電商。
但目前洽洽仍然以傳統經銷商模式為主,在過去的半年中,洽洽食品的經銷商總數凈增26家。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經銷商數量共計1406家,其中國內經銷商1306家,海外經銷商100家。相較去年年底的1380家經銷商,國內經銷商數量增加34家,海外經銷商數量有所減少。
數字化方面,洽洽已覆蓋56萬家終端網點的數字化服務,還計劃深耕東南亞市場,開拓中東、歐美等“瓜子新戰場”。國信證券認為,等渠道和產品調整到位后,洽洽的增長動力有望恢復,但短期內成本壓力和市場競爭仍會讓利潤承壓。
產品結構單一,新品難挑大梁
洽洽食品旗下的“紅袋瓜子”一直被視為“國民零食”,2024年,沙利文認證洽洽品牌瓜子已連續5年全球銷量第一,葵花籽產品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比重超60%,依然是核心業務。
然而,這一核心品類增長卻十分疲軟,2024年葵花籽營業收入僅同比增長2.60%,遠低于休閑零食行業8.3%的平均增速。
“洽洽瓜子被拋棄”的背后原因是當下年輕消費者的口味和偏好已發生顯著變化。美團數據顯示,2024年18-30歲消費者中,選擇堅果、辣條、薯片的比例分別高達42%、38%、35%,而選擇瓜子的僅為21%,與2020年相比下降了15個百分點。
為了迎合年輕人的喜好,2022年,洽洽食品還曾和華熙生物合作推出“瓜子臉面膜”,同時還與王者榮耀聯名,將包裝設計進行了升級。但是年輕人似乎并不買賬。有數據顯示,近年來洽洽35歲以下年輕客戶呈下降趨勢。
為應對行業與消費市場的變化,洽洽食品通過產品創新與渠道變革,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個性化需求。
今年7月,洽洽食品推出了山野系列瓜子、100%全堅果、瓜子仁冰淇淋、鮮切薯條、魔芋千層肚等多款新品,這里有產品創新,也有跨界破圈,顯示出公司正努力通過產品創新來豐富其品類結構,試圖擺脫對傳統瓜子業務的過度依賴。
遺憾的是,從市場反饋來看,洽洽食品的新品表現并不盡如人意。在抖音、淘寶等電商平臺上,魔芋公主、瓜子仁冰淇淋等新品的銷量并不亮眼。
不過,這些新品類所在的賽道,如鮮切薯條、魔芋制品等本身就是近年來的熱門賽道,已集聚了大量實力強勁的競爭者。洽洽作為新入局者,如無法打造獨特的產品差異點和品牌認知,恐難脫穎而出。
回望洽洽食品的多元化歷程,早在2008年就曾推出“怪味U”豆類零食、“咯吱脆”薯片等產品,并通過收購江蘇洽康食品進軍調味品市場。然而,這些嘗試的市場反響平平,今年上半年,其他產品營收占比僅為11.05%,未能扛起增長大旗。
實際上,對于洽洽食品而言,在業績承壓與賽道變化的背景下,當下是洽洽的轉型調整關鍵時期。原材料成本的波動、渠道結構的變遷以及新品類的開拓,都對公司的業績與未來發展構成重大挑戰。不過,休閑食品賽道競爭白熱化,成本應對、新興渠道立足、新品市場認可均非易事。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