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8-31 15:49

經濟觀察報 評論員 劉鵬
2025年9月1日起,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再次迎來下調。調整之后,多家險企的普通型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為2.0%,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為1.75%,萬能型保險產品最低保證利率最高值為1.0%,分別下降了50、25和50個基點。
這一調整符合利率下行的趨勢,有利于險企防范和化解利差損風險,也倒逼行業加速轉型。 我們注意到,為應對低利率周期,險企紛紛發力分紅型保險產品,包括分紅型壽險、分紅型養老險、分紅型兩全險、分紅型重疾險等。分紅險一時間回歸到保險產品營銷的“C位”。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險企的營銷策略發生了變化——不是單純講產品的收益和賠付,而是花更多的精力介紹其經營和投資能力,營造企業的“人設”。
我們認為,在分紅險主導的時代,“人設”會成為險企的核心競爭力,需要險企倍加珍視。值得注意的是,“人設”并非靠險企自我宣傳或者粉飾而來,而是依靠真實穩健的投資業績、經營成果以及真誠溫情的客戶服務逐步樹立的。
分紅險的產品特性凸顯了險企“人設”的必要性。分紅險是指險企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后,將上一會計年度該類分紅保險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的比例、以現金紅利或增值紅利的方式,分配給客戶的一種人壽保險。目前,監管部門要求分紅險紅利分配比例統一為70%。通俗地說,分紅險是在提供一個較低“保底收益”的基礎上,設置了“浮動分紅”機制。這種設計能夠幫助險企降低負債端的成本,對沖利率下行的影響,進而緩解利差損風險,同時也對險企的經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分紅險的銷售比拼的不再是產品預定利率的高低,而是未來的收益能力,這使得險企的經營水平和投資水平直接處于消費者的審視之下。如果險企無法提供持續穩健的收益預期,消費者何以托付家庭的財富規劃?
消費者認知覺醒和需求變化也決定了險企“人設”的重要性。個別險企被接管并進行風險處置,令消費者對于保險的風險認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與此同時,消費者購買保險產品的關注點也從單純比較產品收益,轉向更加綜合地考量:險企的背景靠不靠譜?經營發展穩不穩???是否達到監管指標要求?服務口碑好不好?這些因素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安全感和獲得感。特別是在低利率和經濟不確定性增多的背景下,優質的較高收益資產尋覓難度增加,險企面臨的投資考驗更加復雜。因此,險企要更加注重鍛造自身的持續價值創造能力,這是“人設”構建的基座。
在分紅險時代,險企“人設”絕非自我標榜的空中樓閣,也非簡單的品牌包裝,而是險企長期經營能力、穩健投資能力、完善風控體系和客戶服務理念的綜合畫像。它是險企與客戶之間建立長期價值契約的信任紐帶,更是關乎險企生存與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一個立得住、值得信賴的“人設”,是險企在分紅險賽道上行穩致遠的壓艙石,只有長期主義者才能贏得消費者的財富“托付”。這是保險行業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深耕的必然選擇。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