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養老保障政策制定要充分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 |直擊外灘年會
周小川表示,許多對養老保障的討論往往忽略了企業的利益和感受。制定政策時必須充分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
10月23日至25日,2025外灘年會在上海市黃浦區舉辦。本屆年會以“擁抱變局:新秩序·新科技”為主題,全球21個國家及地區的121位財經政要、機構高管與學界領袖參會。
周小川表示,許多對養老保障的討論往往忽略了企業的利益和感受。制定政策時必須充分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
蔡昉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是顛覆性的,養老保險的模式選擇和進一步完善也應該與時俱進。
肖遠企表示,盡管AI發展迅猛,應用廣泛,但目前AI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仍處于早期階段,其作用仍是輔助性的,無法取代人的決策。在金融領域,人才始終是最寶貴、最有價值的資產。
周小川提醒道,如果AI模型大量運用短期高頻數據,學習結果很可能也是高頻、短期、技術性的,可能與金融穩健和宏觀調控所需要的面向基礎面、長期穩定性的要求不一致。這個問題需要認真對待和解決。
經濟觀察網 人工智能(AI)是一場提高生產力的革命還是一個泡沫而已?10月24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益平在2025外灘年會上表示,當我們談到“泡沫”這個詞時,我們應該區分金融泡沫和產業泡沫。當一場新的產業革命發生,一些新事物涌現時,人們都想參與其中是很正常的事。關鍵的問題是,如果人們投資于好的技術,最終我們會看到新技術革命的發生,如果它僅僅是資產泡沫,那么損失可能大于收益。
黃益平表示,如果我們相信人工智能能夠提高生產力和效率,那么它也會增強供給。問題是,短期內人工智能革命是否也能充分刺激需求?如果我們看到失業,如果收入集中在某個群體或某些人身上,那么我們可能會看到需求落后于供給,這可能會在短期內造成通貨緊縮。如果政府采取正確的措施,重新分配收入并支持民眾,尤其是那些可能在新技術革命中迷失方向的人們,這種通貨緊縮壓力有望被最小化。與此同時,一場好的人工智能革命實際上可以刺激消費需求,因為它將創造許多新的消費方式和機會。
黃益平表示:“一般來說,隨著產業結構演變和經濟發展,總會有一些職業消失,但新的職業和崗位也會出現。這是一種普遍趨勢。問題不在于某些工作會消失,而在于可能出現技能錯配?!贬槍θ斯ぶ悄芨锩赡茏寗趧恿κ袌龀霈F的結構性不平等問題,他表示,這需要大量公共政策措施來應對,關鍵是這些收益能在社會各階層公平分配,尤其要考慮那些在變革中失利的人群。(記者 劉鵬)
經濟觀察網 10月24日,在2025外灘年會圓桌論壇上談到中國人工智能(AI)的破局時刻話題時,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穹徹智能首席執行官盧策吾表示,很多人看到的可能是一個時刻發生的一個轉折。他看到的更多的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背后是這么多年各行各業的積累,包括中國基礎科研、人才培養大幅度的提高。同時,從政府到資本,從基礎大模型、算力、算法,到機械、機器人制造、物流、供應鏈以及應用場景等行行業業和方方面面為中國的人工智能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說,“突破”可能很難被規劃,但可以被積累。(記者 劉鵬)
經濟觀察網 10月23日,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在2025外灘年會上表示,今年年初到現在,港股平均每天的交易量已經達到2500多億港元。來香港上市的企業數量顯著增加了,今年1—9月,港交所迎接了60多家企業上市,融資總額1829億港元,全球排名第一?,F在等待上市的企業很多,正在處理約300家企業的上市申請,其中一半是新經濟行業,包括電動汽車、新能源、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技術等行業。對于如何保持香港的IPO熱度,陳翊庭表示,港交所的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建立一個更加多元化的多資產類別的生態系統。傳統上,香港的股票比較強,但是在固定收益方面相對比較弱,我們要更多地開拓固定收益和其他資產類別。(記者 劉鵬)
經濟觀察網 10月23日,在2025外灘年會上,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劉斌回應下一步如何提升上??缇辰鹑诜漳芗墪r表示,在近年來便利化措施的基礎上,外匯局下一步的總體考慮可概括為:健全“更加便利、更加開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匯管理體制機制,結合上海發展實際,進一步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具體包括三方面:一是穩步擴大外匯領域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在推進過程中,統籌好人民幣國際化與資本項目高質量開放,強化本外幣一體化管理,以擴大金融市場開放為重點,便利外資金融機構來華投資興業。同時,深化外匯市場發展,研究長期限、多品種、小幣種等外匯市場發展問題,進一步支持外匯交易中心強化金融基礎設施功能與服務能力,包括清算基礎設施如何支持,同時推動金融機構優化匯率風險管理服務。
二是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根據市場需求和我國實際,持續推進外匯管理改革創新,賦予誠信合規主體更高便利度。鼓勵在上海率先落地一些首創性、集成性的探索政策,包括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提供更智能高效、安全便捷的外匯服務。
三是統籌好金融開放與安全的關系。開放和便利都必須以安全為前提,尤其要加強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切實防范跨區域、跨市場、跨境、在岸與離岸之間的風險傳遞和疊加共振。(記者 劉鵬)
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www.ok153.com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小關北里217號越界錦薈園B座西側501 | 郵編:100081 | 電話:4001560066 | 傳真:86-10-885108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 (京)字第12950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B2-20214402 京網文(2020)3373-581號
備案號:京ICP備18019893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 @2001-2022經濟觀察網版權所有
經濟觀察網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