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ww04w"><rt id="ww04w"></rt></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li id="ww04w"></li>
  • 這家國有大行,讓金融服務扎根田野,長出“金色”未來

    2025-09-17 13:00

    廣袤田野上,智能溫室與生態農場錯落分布,特色種植、農產品深加工等產業蓬勃發展,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創業就業,收入水平與生活品質顯著提升。

    在產業興旺的田園畫卷背后,郵儲銀行近期公布的一組數據給予了金融角度的注解:2025年上半年,該行涉農貸款余額2.44萬億元,余額占客戶貸款的比例超過四分之一,占比居國有大行前列;糧食重點領域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增長21.28%;在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各項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增長8.43%,高于全行各項貸款平均增速。

    鄉村振興中蘊含著廣闊的金融服務空間。在銀行業同質化競爭加劇、凈息差持續收窄、數字化轉型壓力等復雜業態下,商業銀行如何突破"規模情結"與"速度依賴",實現資產質量、經營效益與社會價值的動態平衡?郵儲銀行或許為行業提供了一條可借鑒的路徑。 

    一家銀行的“三農”深耕與業績韌性 

    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環境,2025年上半年郵儲銀行交出一份穩健、均衡、有韌性的“中期答卷”。

    上半年,郵儲銀行業務規模穩定增長,總資產突破18萬億元。截至2025年6月末,郵儲銀行資產總額達18.1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47%,其中客戶貸款總額9.54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99%;負債總額達17.05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21%,其中客戶存款16.1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37%。

    從盈利能力指標來看,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郵儲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794.46億元,同比增長1.50%,其中利息凈收入1,390.58億元;非息收入貢獻提升,中間業務收入169.18億元,同比增長11.59%,其他非息收入234.70億元,同比增長25.16%,中收和其他非息收入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同比提升0.85個、2.47個百分點;實現凈利潤494.15億元,同比增長1.08%。

    在資產端,截至2025年6月末,郵儲銀行客戶貸款總額9.54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99%;零售貸款增長穩健,保持較好韌性,上半年增加887.93億元,增長1.86%,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對公貸款增加5,410.98億元,增長14.83%,同比多增2,229.24億元,形成更加穩定的批零聯動結構;存貸比和信貸資產占比分別較上年末提高0.90個和0.25個百分點。

    在負債端,郵儲銀行踐行量價統籌的發展理念,優化價值存款管理機制,將低成本的同業活期存款納入價值存款口徑,積極做大自營存款規模,努力將穩定、低成本的負債資金來源打造成為長期、可持續性的優勢。半年報顯示,郵儲銀行上半年存款突破16萬億元,達到16.11萬億元,增長5.37%。

    仔細觀察,其中有一項指標頗為引人關注:截至報告期末,涉農貸款余額2.44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495.85億元,余額占客戶貸款的比例超過四分之一,占比居國有大行前列。

    在銀行業競爭激烈的業態下,郵儲銀行如何做到健康平穩發展?其“打造服務鄉村振興主力軍和普惠金融標桿行”的目標,或許是答案之一。

    服務鄉村振興中鑄就差異化競爭力

    位于成都西南的蒲江縣有著“千年古縣”之稱,在獨特的生態環境下,丑柑和獼猴桃成為該縣農業的兩大主導產業。

    蒲江縣洪園家庭農場在種植柑橘的同時,新增加了獼猴桃種植的業務,但因為資金周轉、設備購置、技術升級等面臨資金壓力時,郵儲銀行成都分行及時給農場負責人申請了產業貸款。農場負責人徐艷敏說:“郵儲銀行的貸款就像一場及時雨,讓我們能夠及時購置先進的農業設備,引進新品種,擴大種植規模,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p>

    這是郵儲銀行在2025年上半年助力鄉村振興的案例之一。在金融支持下,越來越多的農戶實現增收致富,鄉村經濟煥發出新的活力,也正是在打造服務鄉村振興主力軍的過程中,讓郵儲銀行鍛造出的差異化發展優勢越發明顯。

    實際上,自成立之初,郵儲銀行便確立了服務“三農”、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的定位。2016年,該行成立三農金融事業部,推動服務“三農”向體系化、專業化轉型。依托“自營+代理”的優勢,郵儲銀行建立了一張下沉足夠深、覆蓋足夠廣的服務網絡,近4萬個營業網點覆蓋了我國約99%的縣(市),其中70%在縣及縣以下地區。通過幾十年的普惠金融耕耘,郵儲銀行打造了“地緣、親緣、人緣”的網絡優勢,鍛煉了專業、專注、用心、用情的普惠服務隊伍,塑造了溫暖貼心、值得信賴的良好聲譽。郵儲銀行也因長期積累而形成的長板,擁有了在同業競爭中獨具的優勢和底氣。

    近年來,郵儲銀行又結合農業農村金融需求變化和金融科技發展趨勢,以數字化運營來降低服務成本、提升服務效率;密切協同中國郵政,整合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合力破解農村地區“融資難、銷售難、物流難”問題;因地制宜打造“產業引領+能人帶動+金融幫扶”“黨建+金融”“商流+物流+金融”等系列特色“三農”金融服務模式,讓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更暢通。

    2025年,郵儲銀行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決策部署,印發《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關于落實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聚焦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縣域富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等重點領域,以數字化轉型、集約化運營為主線,不斷豐富金融產品體系,拓展金融支持領域,加大涉農信貸投放力度,支持鄉村全面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

    同時,2025年上半年郵儲銀行繼續立足中國郵政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稟賦優勢,深化與郵政集團的合作,協同開展2025年“郵政惠農進萬村”專項活動,充分利用寄遞、電商等資源,高效做好信用村綜合服務。

    金融賦能強縣富鎮的郵儲實踐

    有分析人士表示,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過程中,銀行不應僅限于傳統信貸支持,而是要積極拓展綜合金融服務邊界。

    記者發現,郵儲銀行在圍繞縣域、鄉村地區創新產品和服務、助力鄉村產業發展、支持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戶村民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的做法很有借鑒意義。

    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戰略背景下,郵儲銀行充分發揮網絡下沉、深耕縣域的獨特優勢,針對不同地域、不同行業的市場特點,精準實施差異化服務策略,構建集支付結算,信貸融資、財富管理于一體的綜合金融服務,創新打造了“行業智付通”解決方案。例如,郵儲銀行黑龍江省分行積極服務玉米、大豆、水稻、種子等糧食貿易客戶,實地走訪收集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行業智付通”+特色卡+大額存單+專屬理財產品+貸款利率優惠等綜合金融服務方案,一站式解決客戶金融需求;郵儲銀行河北邯鄲市分行利用“行業智付通”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數字化金融工具,幫助客戶高效完成支付結算交易,為助力當地鄉村振興提供金融科技支持。截至2025年6月末,“行業智付通”已觸達全國160多個地市,為農、林、牧、副、漁等生態場景提供高效、智能的金融服務。

    人參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吉林省最具優勢特色和發展潛力的富民產品,產量占全國的60%、世界的40%。郵儲銀行吉林省分行通過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打造“吉郵參貸”系列產品等方式,打通人參產業金融全鏈條,助力特色產業發展,服務東北全面振興。

    這實際上是郵儲銀行著力服務縣域富民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上半年,郵儲銀行聚焦各地縣域優勢特色產業和產業集群,積極推廣“一業一策”“一企一策”的展業模式。進一步優化面向個人的產業貸方案管理架構,形成“通用方案+專屬方案”的分類管理模式,提高方案及客戶準入敏捷性。面向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創新推出集群e貸,結合企業經營特點,制定針對性風控策略,支持特色鄉村產業集群發展。建立農業龍頭企業白名單管理機制,推進白名單客戶分類施策、精準營銷、綜合服務,爭做農業龍頭企業主辦行,促進鄉村產業延鏈補鏈強鏈。

    聚焦農村特色種養殖場景,郵儲銀行優化產品要素和流程,提高重點產業服務質效。實施“服務強縣富鎮行動”,聚焦產業發展穩定、客群基礎較強、業務需求旺盛的強縣富鎮,以更大力度的資源投入推動重點地區突圍發展。

    為全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郵儲銀行優化主糧種植行業小額貸款產品,針對有農業保險數據覆蓋的客群,優化調查要求,提高作業效率,提升客戶體驗,充分保障春耕備耕金融供給。提前部署夏糧收購服務工作,優化夏糧收購信貸產品要素,為糧食大省定向提供專項政策支撐。截至報告期末,糧食重點領域貸款余額2,244.2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1.28%。

    郵儲銀行還著力支持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制定年度農村基礎設施業務發展計劃,重點加大對供水、電力、供熱、燃氣等項目的中長期信貸支持,推進縣鄉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民生領域貸款產品,積極服務農村生態環境治理,促進縣域公共服務補短板。制定高標準 農田業務展業策略,細化高標準農田及耕地業務管理要求,規范高標準農田及耕地業務發展。

    此外,郵儲銀行還充分發揮聯通城鄉的優勢,全面加強線上線下全渠道體系建設,為廣大城鄉居民提供“普惠+專屬+特色”的金融服務,通過存款、信貸、結算、理財、養老金融等,有效滿足城鄉居民生產經營、財富管理、住房、購車、教育、旅游等需求,以高質量金融服務幫助人民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增進民生福祉。

    有溫度的數字金融打造服務新體驗 

    在充分發揮自身網點數量多、三農客戶廣等優勢下,郵儲銀行以“數據+場景+服務”的思路,整合銀行業務數據、郵政集團接入數據和外部數據資源,研發“農村金融服務畫像”數據產品,構建面向農戶、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四類主體的三農數據體系,強化優質小貸客戶等涉農數據的應用場景,精準識別并充分挖掘鄉村振興客戶需求,以數字化技術提升三農金融服務的可得性。

    近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河北省分行與千一禾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此次合作將聚焦禽蛋產業數智化升級與普惠金融深度融合,共同打造禽蛋產業“數智+普惠”新范式。郵儲銀行將依托數字人民幣獨特優勢,聯合河北省分行圍繞千一禾盛旗下“雞蛋幫”平臺率先開展數字人民幣創新場景應用探索。

    “三農”貸款業務不再僅僅聚焦在田間地頭,而是與郵儲銀行的科技力量碰撞出更多的可能性。據了解,本次合作將打通產業數據與金融資源的雙向通道,依托數字人民幣低成本、高效率、可加載智能合約、母子錢包靈活配置的獨特優勢,量身定制全流程數字化資金交易結算解決方案,解決傳統支付結算效率低、成本高、資金流與信息流割裂等痛點,助力平臺實現交易自動化、資金透明化,以數智驅動禽蛋產業提質、降本、增效。

    當鄉村振興有了金融科技的助力,自然而然地發揮出更大的能量。近年來,郵儲銀行科技投入保持較快增長,在打造差異化發展特色的同時,積極構建數智化轉型優勢,以技術應用賦能內外服務,以科技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為高質量發展再添科技新動能。

    據郵儲銀行副行長、首席信息官牛新莊介紹,面對數智化發展浪潮,郵儲銀行主動搶抓機遇,加速數智化轉型進程,從科技支撐到科技助推,再到科技引領,穩扎穩打地推進數智化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各項工作。數字化建設能力持續提檔升級;加速釋放數據要素價值;大模型等AI生態體系逐漸完善。

    每一輪科技革命、每一次行業變革總在靜默中蓄力,于無聲處聽驚雷,最終重塑萬千氣象。銀行業數字金融的變革發展亦是如此,在一次次細致入微的日常革新中重構業態與格局。

    未來,郵儲銀行將秉承“致廣大而盡精微”的精神信念,既投身于波瀾壯闊的科技浪潮中,也持續打磨數字金融服務的微觀體驗,以新一代核心系統為基,以人工智能為翼,持續深耕鄉村振興、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服務等領域,不斷完善有溫度的智慧金融服務,更好地賦能實體經濟,惠及千行百業,為我國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注入郵儲力量。

    “耕耘有時,大道可成?!编]儲銀行行長劉建軍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郵儲銀行將立足戰略定位與資源稟賦,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戰略,持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穩健經營、創新求變,在壓力中錘煉韌性,在變革中把握機遇,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各種不確定性,為廣大股東、客戶和社會創造長期可持續價值。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日本人成18禁止久久影院